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发展研究
面向21世纪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构想
2001-11-08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电化教育中心) 彭绍东

字体大小:

  【摘要】:本文在对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地区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1999年至2010年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措施。

  【关键词】: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构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网络的通贯全球,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涌动迭起,科技生产力--知识经济--信息社会雏形的孕育诞生,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已日益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历史与现况进行系统诊断,对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及对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谨求教于行家,并供有关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时参考。

  一、战略思想依据系统诊断与预测分析,参照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制定的有关跨世纪教育发展(振兴)行动计划,和未来经济科技社会总体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要求,在确定我国未来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民族素质,加快我国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战略指导方针。

  战略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理顺关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加强协作,优势互补;突破难点,分步推进。

  ·“更新观念,理顺关系”,强调的是要面向21世纪,破除狭隘、分散、孤立的本位主义观念,树立全中国一盘棋、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荣辱与共的新观念;破除网络教育只是计算机教师或教育部门的事的逃避主义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观念。

  ·“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强调的是既要根据国情,按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而分层推进;又要瞄准全球网络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在一些方面还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教育资源,面向全球招生,振兴我国网络教育产业。·“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人、财、物、技术优势,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电信网络、函授邮递网络、书报发行网络的多信道多网络组合优势,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沟通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化系统结构功能。

  ·“突破难点,分步推进”,强调的是要找弱点抓重点破难点占领制高点,有计划,按比例,树典型,带全面,逐步推进,力戒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重复建设。

  体现该战略思想的基本策略是:以网络教育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为领头雁;以网络教育环境建设(包括国家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地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校园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以师生使用网络的技能提高为突破口;以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教育创新体系为目标。

  体现该战略思想与基本策略的具体设想是:实行“统”“分”结合、“多元”发展、“五模式”并存的弹性战略。

  这里的“统”,是指政治上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化上坚持计算机汉文化的统一。对编码方案、内码方式、繁简体形式等通过交流与评估,选出统一的主流标准。网络教育工具上坚持以Internet为主媒体,遵循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和有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教育一体化接轨。同时,在网络建设中,应注意采用先进的宽带传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线技术、多调制解调接口技术,使Intranet与Internet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使电脑网络对互动电视、数字电话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这里的“分”,是指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港澳台地区,按照地方高度自治的既定政策,中央政府对其网络教育的发展一般不予具体干预,而只对大陆地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但是,对于大陆与港澳台的民间交往则应大力支持,积极筹划多边网络教学与研讨活动。鉴于此,笔者将本战略的着眼点定位在探讨大陆地区的发展战略为主,并谋求大陆与港澳台的密切交流、比翼齐飞。

  这里的“多元”,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模式多元化、教材编制多元化、教育目标多元化、教学管理多元化、网络建设多元化、上网途径多元化、软硬件开发多元化等网络与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网络教育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强调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提高每个人的信息素养。

  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下述8种信息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贮工具。如,能利用浏览器搜集与下载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公用软件,能设立网页上载个人资料,能在网上收发E-mail等。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多途经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感知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生成信息的能力。能用恰当的符号把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码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

  ·创造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的信息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

  ·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如,能开展网上的自然科学实验协作,进行网上交互写作、网上交谈讨论与网上协作性科学研究。

  ·信息免疫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

  “五模式”并存,是指未来网络教育中将同时存在远程注册式、自由建构式、“三电合一”式、课堂链接式、局域教学式等五种基本模式。这五种网络教育模式的组织与管理形式、主要教学方法、采用的网络技术等各有其特点,见表一。它们将针对不同教学要求与教学环境条件而发挥各自作用,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探讨中逐步完善。

  表一、五种网络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远程注册式自由建构式“三电合一”式课堂链接式局域教学式教育组织与管理注册入学,统一教材,定期辅导,统一考试,颁发毕业证书,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远程教学为主。自我确定学习主题和目标,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个别自学为主。电视远程直播、电脑网络交互与电话应答结合。在演播区,台前有主讲教师和现场学习者,幕后有编导技术人员。远程学习者可多样化交互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链接到远程资料库调用资料或获得网上专家的实时指导,学习的主导权在教师,集中面授为主。采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集语言教室、电化视听教室、电脑教室的功能于一体,能实现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与个别学习,学习的主导权在教师,集中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虚拟课堂讲授法,虚拟实验操练法,同/异步辅导法,人-机-人交互讨论法等.发现法,研讨法,创造法,操练法等。表演法、游戏法、论辩法、智力竞赛法、实验法等协作活动学习法,及远程视听--问答法、课后浏览法。传统讲授法,网络演示法,集体探索法,模仿练习法等。课堂网集中讲授法,分组讨论法,个别观摩法,协作学习法等。

  主要网络技术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公告板、交互电视等技术。WWW技术,各种信息搜索、加工技术,交互电视技术。多媒体数字压缩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线技术、多调制解调接口技术等。超文本网络链接技术,各种信息搜索、浏览技术。局域网络交互技术,电子课堂教学技术。

  学习地点家庭为主,学校、办公室亦可学校、家庭、办公室均可家庭为主,学校、办公室亦可学校教室学校教室主要优点突破时空限制,教学信息双向交流,教学统一管理,承认学历。学什么、怎样学自主确定,学习活动自由进行。发挥了电视远程直播、电脑网络交互与电话应答的综合优势,能实现大面积个性化交互学习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教学进程可随机控制。网络控制权在教师,教学按预定程序进行,不受外界网络干扰,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主要缺点缺少面对面教学的氛围。易迷航,变为漫无边际的浏览。对编导教摄播控系统要求高,学习内容要有广适性与伸缩性。易受外界干扰,甚至因网上拥挤而中断教学。上Internet受到限制,难以自由利用网络资源。

  二、战略目标总目标: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现代化网络教育开放系统;网络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远距离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成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与民族创新能力做出较大贡献。

  2010年具体目标:

  1、全国通过各种途径上网的总人数接近1亿人,连网电脑近3千万台。

  2、网络系统连接全国约75%以上的城市与乡镇中学。2000年以前,大陆地区每个县(市)要重点装备1~3所不同档次的网络教学实验学校。

  3、网络系统连接约60%以上的城市家庭、约10%以上的农村家庭。网络学习生活化,学习生活网络化。

  4、创建中国网络大学、网络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国网络教育学院。前二者主要面向社会教育,后者主要用于教师的在职进修。

  5、创建中国网络教育信息中心、软件中心;建立电子教案库、教学素材库、智能学件库、网上仿真实验室、网上论坛中心、网上图书馆。信息资料要及时补充与更新,使各地学习者能免费查询和下载到最好的多媒体学习资料。

  6、电视信号数字化,广播电视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教育融为一体。

  7、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和电视远程教育网的传输容量与连网规模,使全国大学生(乃至中学生)的招生远程录取、学籍管理、毕业指导服务网络化、规范化。

  8、将计算机(信息)科学列为各年级学生的必修内容,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内容同等对待。

  9、通过系统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队伍,使所有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教学。

  三、战略重点1、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投入。

  借鉴网络教育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为网络教育营造宽松环境。具体做法是:

  (1)、在国家信息产业化、教育现代化政策中,突出网络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2)、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网络的教育、科研、经济、通讯等多方面的功能一体化,并重点考虑教育主干网、支干网的布局与容量。

  (3)、制订校园网设计标准,鼓励企业投标助建校园网。

  (4)、制订优惠政策,开设免费网址,发放学生免费上网帐号,鼓励师生上网。

  (5)、对开展网络教育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奖励。

  2、大力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件(积件、智能学件)库、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学光盘、教育管理数据库等。广义的网络教学资源还包括:网络教学组合平台、浏览器、专业教师以及技术人才。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质和量状况是制约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五多五少”状况:孤立分散的多,交流共享的少;常规方式的多,电子交互方式的少;原始粗糙的多,加工整理的少;静态的信息多,动态的信息少;政策性信息多,能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少。为此,我们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

  (1)、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评估,避免重复建设。

  (2)、将国家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各地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和学校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国家教学信息资源中心重在全国通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各地区教学信息资源的介绍与链接;地区教学信息资源中心重在对当地各校园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和网上图书馆的链接沟通;校园教学信息资源中心重在搜寻、下载、整理与适当开发本校师生及家长适用的课程资源库、教学辅导库及课外活动库。

  (3)、在各种报刊杂志中推介优秀教育网址,吸引广大师生和公众上网掏金。

  (4)、加强网络教育技术研究,努力提高教学信息资源库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适用性、趣味性、智能性。

  3、大力发展中学网络教育。

  未来的12年,网络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教育的象牙塔的塔尖逐步下移,大力发展中学网络教育。据《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年我国大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的在校生分别为850万人、1090万人、5249万人,合计7189万人。随着9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中学在校生的数量还将增加。而中学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将直接走入社会,如果不加强中学阶段的网络教育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则实现整个国家的信息化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4、大力加强成人网络教育。

  成人网络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三大块。随着信息社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知识老化速度的加快,大量待岗、在岗、下岗人员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其培训工程量巨大。如1997年仅大陆地区参加各类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习的学员达8579万人(次),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若能采用网络进行,则可将培训学习家庭化、经常化、生活化和终身化,能有效地提高培训的产出/投入比。总之,成人网络教育天地广阔,任重道远,我们要积极为全民皆“学”提供便利条件。

  四、战略布局总的原则是:科学规划、核心辐射、由易到难。

  ·“科学规划”,是指网络系统的设计应建立在客观诊断、多方案预测、仿真优化的基础上。如,对网络类型的选取,是用点对点式还是广播式,是用局域式还是广域式,是用有线式还是无线式,是用光纤式、电缆式还是双绞线式,是用星形分布式、环形分布式还是树行分布式,是用时分复用式、波分复用式还是频分复用式,等等,应综合考虑实际需要、经济技术可能与未来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

  ·“核心辐射”,是指应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主干,以各地区的国家级重点大学、重点中(小)学为主节点,采用全国主干网、地区网、校园(企事业单位)网三级层次结构的核心辐射式布局。在2000年全面完成CERNET第二期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应将地区网建设的重心下移,加大普通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网点的建设力度。

  ·“由易到难”,是指优先发展经济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适当照顾老少边穷地区,带动一般地区。优先普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教育,促进中学带动小学的逐步普及。优先利用现有国际互联网和邮电通信线路,加快专用高速网的建设。优先发展地面光纤通讯网,加快空中卫星通讯网的建设。

  在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关系问题上,正视经济、科技、人口素质等方面的较大差距和政治制度的不同,采取交叉辐射式的网络教育战略布局。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坚持多元化,不搞平均主义,支持港澳台网络教育事业赶上并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支援落后地区的网络教育建设,鼓励地区间有关技术、人员、资源的交流,努力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五、战略步骤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宜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1999年至2002年,为更新观念、理顺关系、系统规划、开始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有:(1)、通过培训、参观、示范、研讨等多途径多形式更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特别要提高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对网络教育意义、作用、模式、效果的认识。(2)、协调好网络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关系,特别要解决电化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管理上的“两张皮”弊端。(3)、摸清家底,广泛咨询,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分阶段分专题实施计划,做到方向明、思路清、目标实、措施硬。(4)创建一批网络教育示范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学校,可一步到位,实现校园Intranet与Internet的全连通。经济条件一般的学校,可分步到位,先建教室(课堂)网,再建校园网,并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建立多种信息库,让校内学生模拟上网。(5)、建立起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网络教育的全面沟通与密切合作关系。

  第二步,2003年至2010年,为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稳步发展、全面实现战略目标阶段。其主要任务有:(1)、完成对所有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培训。(2)分年度完成对所有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建设。(3)、开展网络教育心理、生理、教学法等深层次的实验研究。(4)、大陆与港澳台教育的一体化。(5)、使网络教育信息产业比较发达。(6)、中国网络大学招生规模首次超过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招生规模,并且向国外拓展,使之成为大型国际综合大学。

  六、战略措施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除实施上述讨论中的有关措施外,还须采取下列措施。

  1、将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政府行为。

  在国家综合发展规划、政府工作计划、政府财政预算、政府工作绩效评估中都有网络教育内容,将发展网络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实事来抓。使网络教育有工作目标、有实施计划、有人员安排、有经费保证、有检查督促。为此,需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发展网络教育领导小组,其成员应包括教育、财政、邮电、广播电视、信息中心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应定期研讨、统一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网络教育的考试评估应由国家统一组织,以确保网络教育学历学位的合法性、权威性、有效性。

  2、多渠道筹措网络教育经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财力十分有限,我们不能只两眼向上等待观望,而应该想方设法,多途径多渠道筹措必要经费,积极创造条件上。如可采取“政府拨一点,学校筹一点、学生借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多点子策略;可采取“政府负责主干网,邮电负责支干网,学校负责校园网,用户负责终端网”的责任分摊策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一旦上网人数巨增,网上“塞车”现象将十分突出。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务必从长计议,投入巨资,铺设好高标准主干网。

  3、大力加强培训。

  培训内容与要求应区别对待。目前,对一般教师,要求掌握Windows、Word(或WPS)、Excel、PowerPoint、ViaVoice、Internet、CSC电子备课系统以及所教课程教学软件的性能与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文字、声音、图象信息的查询、编制、组配、存取能力,掌握CAI的基本方法。对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掌握FrontPage、Authorware、Photoshop、Premiere等平台组合与页面制作软件,能进行初步的教学软件加工。对计算机专职教师和教育技术专职教师,要求掌握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数据库、3DS动画软件,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软件开发,能对校园硬件系统进行设计、组合与维护。今后,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培训内容也应不断更新。

  4、加强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它必然包含某些新的教育现象与规律,也呼唤着新的理论来指导。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效益,必须对其深入研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主要有;网络教育技术学、网络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经济学、网络教育社会学、网络教育方法论、网络教育模式论、网络教学设计论、网络系统工程学、网络教材开发论、网络教育安全论、以及中外(各地)网络教育比较学等。

  5、发展网络教育信息产业。

  网络教育信息产业包括:教育网络设备设施制造业、教育软件开发业、教育资源开发服务业、人才培训业、网络维修管理业等。发展网络教育信息产业的主要途径是:引入市场机制,提倡竞争,为国内外高科技企业投资网络教育提供宽松环境,准许有实力的企业(个人)办网上学校等。

  6、加强网络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需沟通的对象包括:校内与校外、内地与港澳台、国内与国外等不同地域网络教育间的沟通;教育专业网与大众公用网、经济网等不同应用行业间的沟通;以及计算机信息网与电话网、电视网、寻呼网、报刊网等不同媒体形式间的沟通。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网线直通、人才交流、资源共享、联合办学、共同开发、协同维护、定期互访等。沟通与合作的宗旨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网络教育发展之比较,《`99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

  [2]、面向21世纪的中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初探,《现代远距离教育》,1999年1-2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网络教育路在何方[评论]
· 网络教育的模式建构
·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如何互补
· 停招“网络大学生”:理性的回归
·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
· 我国中小学网络学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开拓网络教育的“丝绸之路”
· 变革中的网络 创新中的技术
· 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的八大法则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