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海外情况
网络教育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形式
2001-08-23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 刘粤平

字体大小: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创建以来,已走过20年的辉煌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累计报考人数达1亿多人次,在籍考生达1680万人。本、专科毕业生达到290多万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合格人才。20年来自学考试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中国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符合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网络教育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拓一种全新的助学形式。自学考试需要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目前全国考生中能参加有组织的助学活动的约占37%,大部分考生只能靠自学。学习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学生非常渴望声像助学教材,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开展网上助学非常必要。自学考试的考务管理、成绩档案查询、信息咨询、阅卷等都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来完成。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自学考试工作的开拓和发展,鼓励更多的人自学成材,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最终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从而更好地向全社会宣传自学考试、扩大自学考试的影响,通过不断地酝酿,华夏大地教育网与全国自考办进行了广泛合作。

  目前,华夏大地教育网(www.edu-edu.com.cn)已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了自考网络辅导课程50门,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几百门。这些课程的脚本均出自名校名师之手,内容科学、准确、实用,符合成人学习特色,而且基于功能卓越的教学与学习支持平台,突出体现网上教育的交互性,由此可以看出华夏大地教育网的实力。据我所知,为了更好地发挥网上教育资源的优势,华夏大地教育网相继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的协议,并成立了远距离教育多媒体联合实验室。

  1月初华夏大地教育网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自考之窗,并设立自考奖学金。双方的合作标志着每年1400多万的自考考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在华夏大地教育网上查询到教育部自考办的最新考试信息和政策法规,还将充分享受到网络教育带来的便利,使全国各地的考生都能通过网络享受到清华、北大、人大等知名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华夏大地教育网的这种助学形式应该说代表了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近期华夏大地教育网又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华夏大地网上课程公开测试擂台大赛,并请观众现场操作,对平台功能及全部课程进行测试,设立巨额奖金以鼓励观众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这次测试大会可以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广泛地了解网络教育这种先进的助学形式,利用网络教育方便学习、降低学习成本。擂台大赛是远程教育为自考生提供网上教学、教与学之间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华夏大地教育网的此次活动既是远程教育业内的首创,也为我国自学考试提供了全新的助学模式。自学考试考生的广泛性和高度分散与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教育结合,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