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1、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已经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算机数量多少,质量如何,以及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必须发展计算机教育,以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发展的新阶段。《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正在成为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这就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据此目标,国民经济以8-9%的速度增长,这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为教育经费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在"八五"期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已增加到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6%;近年来,由于政府对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视,全国的中小学校已基本解决"一无两有",今后办学条件还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这就使增加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投入有了可能。
目前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功能的增强,价格的下降,更多的计算机将会走入学校和家庭,从而将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国家教委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多数省市建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机构;加强了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其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初具规模。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政治、业务水平较高的,热心于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与研究人员队伍;制定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及《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出版了一批各级各类计算机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初步建成了软?quot;研制、开发、试验、审查、推广应用"体担?闪⒘?quot;中小学计算机学科审查委员会",制定了软件审查标准及审查办法,建立了软件开发基地,组织开发了数百个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加强了研究和试验,成立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建立了一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计算机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年年组团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每次竞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总体上还是落后的,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提高;经费投入不足;硬件环境较差;软件的研究开发以及辅助教学、辅助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发展的规模较小,速度较慢,普及程度很低,对于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认真加以解决。 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方针4、到2000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计算机设备达到最低配备台数的学校,城市,县(市)和农村分别要达到如下比例:
地区 划分 | 学校 类别 | 达标学校百分比 | 少量微机(未达标)学校百分比 | 城市 | 高中 | 100 | 0 | 初中 | 60 | 40 | 小学 | 15 | 50 | 县镇 | 高中 | 80 | 20 | 初中 | 30 | 50 | 小学 | 5 | 40 | 农村 | 高中 | 50 | 50 | 初中 | 5 | 50 | 小学 | 0 | 5 |
地区划分 学校类别 达标学校百分比 少量微机(未达标)学校百分比城市 高中 100 0 初中 60 40 小学 15 50县镇 高中 80 20 初中 30 50 小学 5 40农村 高中 50 50 初中 5 50 小学 0 5注:计算机设备最低配备数是指:高完中至少必须有微机25台以上(含25台);初中至少必须有微机20台以上(含20台);小学至少必须有微机15台以上(含15台))
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在充分管好用好现有机型的基础上逐步更新机型,力争提前到达和超过上述总体目标,并开展有关计算机区域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方面的实验与研究。
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高中的计算机教育。所有达到硬件配备标准的普通高中必须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开设计算机必修课的学校约占全国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总数的60%,同时也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等活动;所有的高完中都要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发展初中计算机教育。所有达到硬件配备标准的初级中学必须开设计算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约占全国初中学校数的16%,城市和县(市)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约占全国城市和县(市)初中学校数的42%,同时也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等活动;未达标的学校以选修课、课外活动或讲座等形式进行计算机教育。
发展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所有达到硬件配备标准的小学应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全面推动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5、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完成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体系。
6、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参与,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发展。
在事业发展上,要坚持分地区、分层次的分类协调发展;坚持计算机教育环境、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管理,计算机教育理论研究、计算机课程教材建设、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决策上,一方面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要解放思想,高瞻远瞩,站在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高度来认识和筹划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率先达到和超过发展目标,积极支持和关心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力求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好的教育效益。
三、加强领导、提高认识7、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在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育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实践证明:实施计算机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这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各类人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高度来认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切实加强领导。 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研究和协调工作。同时,根据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逐步在地、市级成立相应的机构。
9、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应根据本纲要制定出本省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并上报国家教委备案。应明确提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要把发展计算机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在"普九"过程中也要适当考虑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10、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育的检查、评估制度。 四、师资队伍建设11、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省、市教委要在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下单独设立计算机学科教师职务评议组。
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书育人,献身计算机教育事业;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2、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师范院校增设计算机教育专业系科,在中等师范开设计算机课程,以保证中小学计算机专职教师的来源。所有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应学习计算机应用课意及计算机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工作。
--要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的要求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各级各类教师不断进修提高,使之更好地胜任计算机教育工作。通过师资补充和在职培训,到2000年,中学计算机专职教师的50-70%要达到计算机学科大专以上或相当水平的学力标准,全部小学计算机专职教师要达到中专以上的学力标准。 --要对校长和教导主任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一般知识的培训,到2000年所有的中小学领导应接受过不同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计算机教育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要逐步对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进行辅助教学方面的培训,设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要对本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和技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要抓紧在职机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使之掌握机器维护和机房管理的基本技能,确保本校各项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组织力量编写一批用于师资和干部培训的计算机教育教材。 五、教育软件的研制、开发和管理13、制订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和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指南,以指导教育软件的开发工作。
14、为适应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采取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共同开发的原则,到2000年,完成中小学所有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系列教学软件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系列软件的开发。
15、为保证软件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全国性的软件开发基地,委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研制、开发、试验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计算机教育系统(如网络、多媒体系统等),建立培训基地。 16、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建立教育软件开发、试验、审查、推广应用体系。
六、计算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17、中央与地方都要加强计算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计算机教育发展战略与模式的研究;②计算机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③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研究;④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研究;⑤信息学课程论的研究;⑥中外计算机教育比较研究;⑦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运用的研究;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计算机联网系统的研究。 18、加强计算机学科的教学研究。有条件的省一级教研室应在1998年以前成立计算机学科教研组;地(市)一级教研室要在2000年以前配备计算机学科教研员;县一级要在2000年以前配备兼职教研员。
19Щ???辜扑慊?ㄖ?萄У氖笛橛胙芯浚?魇 ⒆灾吻?⒅毕绞薪涛?⒔逃??诮?-3年内建设一批计算机辅助教育实验学校。到本世纪末,配有机房的学校必须开展比较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
20、加强辅助教育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到本世纪末,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同时,实现国家教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的计算机联网。发达地区实现省内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计算机联网,有计算机的学校必须实现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 21、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
示范学校应体现计算机教育的先进性、示范性、实验性。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学校必须开设计算机必修课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至少有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方面,基本实现教育、教学、行政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在计算机设备配备方面,至少拥有32位微机50台,安装局域网络,并适量配置多媒体系统。对微机的使用应达到每天每机不少于6小时。
七、经费22、为了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必须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财力情况,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教育专项经费,并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专项经费来源为:
①财政拨款;②从教育设备费中提出一部分;③从城乡教育费附加总数中提出一部分;④从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出一部分。
2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努力提高计算机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合理安排经费,除了购置硬件设备外,每年应从总经费中拨出足够数量的专款,用于软件购置、设备维护、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
24、计算机教育专项经费应由教育财务部门与计算机教育管理部门共同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核拨各项经费,并有责任对各项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25、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单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社会、企业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发展趋势,鼓励社会各界集资支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鼓励地方和学校多渠道集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