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校校通”工程正向前发展,这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学管理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2005年前,争取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的中小学都能与互联网联通;西部地区及中部贫困地区的县和县以下的中学及乡镇中小学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推行“校校通”,关键应解决校园网的建设及相关的软件配套问题,即应大力实施“以数字校园网软件应用”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学校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多媒体音视频教学点播系统、网络安全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化图书馆。
建设校园网,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教育管理软件,不仅便于教育管理信息从下向上传输,而且也有利于信息的横向交换和教育管理信息的比较分析。合格的教育管理软件应符合以下几项具体要求:一方面尽量满足不同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将系统的通用性和开放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提供较强的修改和扩充功能,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充,以使该系统更加适合各个单位的应用。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我国整个教育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如果不标准,根本谈不上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1996年,针对中小学办公自动化管理的需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发了适合普教系统、特别是中小学校的《中小学校协同办公及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历时十年,组织了一大批来自全国教育战线各个方面的专家、教授,对本系统的软件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形成了建立以基层学校至县、地市、省教育部门和教育部使用的教育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学校管理要求为目标,以面向标准化、开放式的Internet/Intranet技术为特色的完整的软件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对本系统进行研究、联合开发和测试。经多年的开发、测试和完善,现已完成基于各种不同类型学校并满足不同学校规模和运行环境的单机版、小型网络版、大型网络版的系列产品,并完成了与学校版本相对应的各级教育部门版本:乡镇版、县区版、地市版、省市版,充分保证了从基层到部门全部数据的一致性、标准性和规范性。
该系统软件包含学校办公自动化、学校业务管理、信息处理和系统维护四大部分约20个子系统,它有别于“应试教育”土壤中生成的以题库为核心的“校长办公系统”,是普教系统辅助学校管理的一个划时代的应用软件;去年3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小组认为,该成果技术起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合中国国情,处于国内同类应用领域领先地位。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用户近7000家,对提高学校的办公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