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综合研究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述评
2001-10-09    董洪亮

字体大小:

          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人们需要终身学习。远程教育特别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顺应了这一趋势,给人们随时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便利和强有力的支持。

     世界潮流

   进入新世纪,世界许多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把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策略,利用网络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在各国更是风起云涌。

   美国政府曾宣布要把教育广泛构架在因特网上。近年来,美国政府用于网络教育的开支每年高达100—200亿美元。美国的网络大学已有300多所,80多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

   英国计划在2002年年底以前,建立全国教育网络,把全国的学校免费与因特网连通,给每个学生配备电子邮件地址。英国政府把1998年定为网上教育年。至今,英国全国各级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

   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发展迅猛

   我国普通学校在校生近2.5亿,加上各级各类成人学校的在校学生,总数近3.3亿,教育规模大、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应对这种状况,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网络教育,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我国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函授形式,采用邮寄文字、印刷品等阅读资料传播知识;第二阶段是运用广播、电视录像等模拟信号手段传播知识,进行教育;第三阶段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交互式的学习。

   为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发展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1994年,我国相关部门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如今,CERNET已连接通达70多个城市,770多所院校,网络用户人数约100万。1998年,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至今,教育部陆续批准45所高校设立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截至今年春季,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校生达24万人,已开设8个大类51个专业,组织了近300门课程和一批素材库、案例库,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已达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科起点攻读本科、高中起点攻读本科、普通专科4个层次类型;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为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提供服务。

   迎接挑战

   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网络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可以使更多的人尤其是无法到校园内学习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它将成为终身教育的首选形式。

   在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我们不要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思想理念、教育模式、网上资源建设、网络技术、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教学服务体系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

   教育模式方面,教师利用粉笔、黑板依照教科书在教室进行教学的形式逐渐被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代替,学生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人们可以在教室、宿舍、办公室甚至家里参加学习,这要求大家改变观念,适应新情况。关于资源建设,如何利用许多电视台的教育节目以及多年来电大系统已有的课程,优化组合,并积极进行学校间的合作,需要各方重视。另外,怎样保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远程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对中国教育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会创造出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