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2013年高招
艺考生构成悄变化 钉子户:不是成绩差 只为喜欢
2013-02-22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为了梦想,要先卑微地活着

  如同普通高考复读生一样,压力对于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参加考试的艺考生来说都不小。对于刘宇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家庭。

  去年,父亲陪他备考,俩人租住在一间逼仄的宾馆里。一天下午,父亲困极了,但害怕自己打呼噜的声音会影响到孩子准备,便不在床上睡觉,只肯趴在桌上打盹。看到这一幕,刘宇眼里泛起了泪花,一直在学习艺术的这个男孩清晰地知道,那种感受叫“内疚”。

  这也是刘宇今年选择一个人来北京的原因所在。像他一样的艺考生还有很多,在这个群体里,的确有一些“高富帅”、“白富美”,但绝大多数是工薪家庭的普通孩子。

  东棉花胡同的所在地,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南锣鼓巷,这里的咖啡店、小餐厅聚集了一批刚从艺考现场出来歇息的考生,他们抱怨着店里的高价饮料,讨论要去哪里解决晚餐,带着忐忑的心情谈论着考场里出格的表演,偶尔也会谈及属于各自的未来。

  尽管父母无条件地支持他的梦想,但刘宇决定,如果今年再考不上,就不再复读了:以他的成绩,可以通过普通高考上大学,再尽量选择相关的专业。“梦想和现实要兼顾,我还是喜欢电影,还会试着拍电影,就算拿着手机拍5分钟视频,要拍得好,你也是导演。”

  刘宇一直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为了父母,他觉得,对电影的热爱不能放弃,但应该先“卑微地”活一段时间。

  艺考对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事实上,艺考生的构成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艺考大军的主力正在从艺术中专、艺术高中、艺术类高校附中等逐渐转向普通高中和示范高中的学生。近几年来,艺考对文化课分数线的要求在逐年提高,北电、中戏、中传等校的高分数段考生数量持续增长,“低分上名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10年,《教育部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第23条即规定,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应低于本省(区、市)确定的第二批次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2011年,艺术类本科文化课控制分数线又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中,除表演、音乐学等要求的文化课分数线偏低外,导演、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分数线往往都高于一本线,甚至高出一本线50~60分,其他艺术类专业分数线也多在400分以上。

  此外,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学生还要参加统一的文化基础知识笔试,笔试内容无所不包,从国家大事到娱乐新闻,还会要求学生写影评、编故事。

  事实上,在中国,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导演、演员或是相关的艺术工作者,目前只有艺考这一条路,成千上万的艺考生中,有多少人是怀着理想和坚持来的,没有人做过统计,但至少,有一些年轻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考虑。正如今年一位带着女儿来北京参加艺考的甘肃母亲所说的:“我闺女从小就有明星梦,说如果考不上,明年就接着再考,考7年都行。”

  激烈的竞争中,用一年时间考上这些名校不仅需要努力和天赋,还需要运气。面对失败,更多的人选择复读一年、两年、五年、七年……艺考圈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参加一次高考就像蜕一层皮,而参加艺术高考的人要蜕几层皮。”(记者 陈竹 邱晨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艺考火爆背后的喜忧:大量考生前赴后继地挤独木桥
· 艺考缘何不再是捷径
· 艺考持续走热:知名院校竞争日益激烈 文化课成绩相应提高
· 教育部强调艺考规范:签责任书建黑名单
· 2017年北京名校艺考三大特点:火爆、文化、新技术
· 中传艺考用上虚拟现实技术 山东河北北京考生最多
· 上戏名师:10个艺考考生9个上过培训班 存整容情况
· 艺考辅导班招生“猫儿腻”多
· 艺考大幕拉开 冲刺辅导班收费万余元
· 53.5%受访者感觉很多人将艺考当大学敲门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