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高考改革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高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2016-10-14  教育部  

字体大小:

  配合高考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是其中关键一环,此次新的考纲,应该说是一次系统的思考与回应,从考核目标到考试内容,以及规范格式体例,甚至阅卷都做了清晰的描述。

  此次考纲修订,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强调了高考的定位与目的。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高考以为高校选拔人才作为第一目标,对中小学教学的引导是第二位的。高考首要目标是替高校选拔人才服务,不能等同于中学学业水平测试。对于导向教学的功能,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一个衍生职能,即考试这个指挥棒对基础教育的引导与影响。第二,新的考纲配合高考改革,对我国考高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这就是新考纲中首次提到的“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值得相关方面研究思考。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当然,最后还是需要通过每一次高考命题来逐步实现。

  此次修订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就是语文和物理两个科目,增加了必考内容,也引来对增加负担的担忧。原则上我还是比较赞同这种修订的,比如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列入必考。从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实用类文本应该受到重视。美国的SAT,以及托福,雅思等语言测试,就是以实用文体为主的。

  至于大家担忧因此造成负担加重,我觉得过虑了。每年考纲都会有一些调整,有增,有减,每次也都是微调,并不是大幅度的改变或者调整,不会影响考试本身的平稳与连续性。另外,原则上讲,考试的难度也和负担没有直接关系,只和个人期望值相关。期望值高,负担就必然重。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一味以降低高考难度来降低负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实现的。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试题容易了,分数“毛”了,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也会在客观上鼓励更多的人“刷题”,过度分分计较,应该引以为戒。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
  •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坚持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发挥高考对中学教学正面“指挥棒”作用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回应语文教改呼声 肯定一线实践成果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削枝强干 强化数学学科体系
  •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知识与能力并重 科学与人文兼顾 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国辉:物理增加必考内容是满足高校人才选育的必然选择
  • 北京八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唐挈:主动适应考纲变化 讲求教学备考方法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陈志文:高校应有所为有所不为|2019西部论坛
    · 陈志文:出国留学不能只算经济账
    · 人民日报时评:陈志文撰文呼吁高考改革需要宽容
    · 认识中国,看清西方,这次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课!
    · 停课了,不妨给孩子上好“自律”这门终身课
    · 陈志文秘书长出席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思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
    · 刘彭芝:我的人生,为教育这一大事而来!
    · 刘献君:高等教育研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 孙霄兵:依法治教 步履不停 | 40年40人
    · 陈骏: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培养“六有学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