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自主招生
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2017-02-2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有媒体报道称,中介机构买卖专利帮考生获得大学自主招生“敲门砖”,专家提醒 ——

买专利敲自主招生的“门”,得不偿失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将拉开帷幕。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中介机构通过专利转让、授权等方式帮助考生获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自主招生背后存在专利买卖利益链条。

  中国教育报记者梳理往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发现,发明专利确实已成为不少高校自主招生报名的申请条件。如,清华大学2016年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了3类招收对象,其中“研究创作类”主要为“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均将“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作为申请条件之一。

  那么高校是如何对这些专利、证书进行审核的?

  东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海雄介绍,自主招生改革作为高考改革的配套项目,主要目标是为高校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在确认学生是否具有这些潜质时,论文、专利、获奖证书等成为最直观的材料。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部分顾客寻求购买专利的原因是希望可以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李海雄认为,专利在报名时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的,甚至是很弱的。

  “这些材料只是佐证学生具有学科特长的一个方面,既不是录取依据,也不会作为报名通过的唯一依据。对于一些可信度不高的专利,通过技术手段和专家审核完全可以辨别出来。”李海雄说。

  他介绍,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对学生论文、证书、专利等材料的审核有一套完整机制:首先是材料初审,高校会组织人员就考生材料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做对比、校真伪;其次,由学科专家组对材料进行2—3次审核,对专利、证书等成果中学生的参与度做判断、甄别;最后,学生还需参加笔试、面试,以便进行深度考核。

  清华大学招办有关负责人透露,在初审材料中,考生需针对自己的专业志愿填写“专业申请理由”,且应与本人的兴趣特长、科研创作等密切相关。“初审通过后,还需经过初试(笔试)、复试(学科专业面试及体质测试)等多个环节,才有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认定。”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专利申请都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请条件,不少高校在招生时对专利申请的条件有明确的要求或限制。如苏州大学明确要求专利类型为发明专利,不含外观设计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而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则要求考生须为发明专利第一作者或第一申请人;还有一些高校将专利作者可申请的专业范围限制在“与发明专利相关的专业”或信息学领域专利。

  2014年以来,教育部已下发多个文件,通过建立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报考本校的回避制度、违规评委黑名单通报机制、禁止内设学院及教职工组织或参与相关应试辅导培训等制度,强化监督制约、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从高校角度来说是不可能参与造假的。但一些中介机构打着高校招办、教师或工作人员的旗号,借机敛财,考生和家长要谨防上当。”李海雄提醒考生,一旦被查出资料造假,考生信息可能会被记入诚信档案;在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内部通报后,考生也将失去一系列机会,得不偿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自主招生走了,强基计划来了!
· 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初审名单 顶尖学府到底青睐啥样学生
· 人民日报:自主招生,岂能作假
· 自主招生造假将被取消高考资格
· 教育部要求:坚决打击和防范自主招生作假 切实维护公平公正招生秩序
· 什么是高校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报考热度持续走高 “阳光招录”确保录取公正
· “新高考”后,自主招生路向何方
· 高校自主招生陆续启动 拿名校“入场券”需要啥?
· 77所高校公布自主招生简章 北大清华最高可降至一本线录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