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20余省份公布高考报名时间 哪些政策值得关注?
2016-11-28  中新网  

字体大小:

  11月25日起,河北、湖北两地2017年高考报名工作正式开始。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全国已有包括北京、安徽、上海、重庆等20余省份相继公布了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其中,多数省份集中于11月份。这些省份有哪些高招政策值得关注?

  多地明确随迁子女报名标准

  随着各地相继公布高考报名时间,报名条件也随之揭晓。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随迁子女的高考报名门槛,各地也明确了相关标准。记者梳理发现,黑龙江、辽宁等多个省份均针对学生学籍以及父母合法职业、稳定住所(租赁)做出规定。

  诸如,黑龙江规定,非本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报名,须具有本省高中学籍且高级中学阶段在本省连续实际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本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辽宁也规定,在省内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须具有该省高中阶段学校初始注册学籍)。父母在该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此外,陕西还对随迁子女父母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提出要求。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陕报名参加高考者,除具备基本条件外,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的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应持陕西省居住证3年以上,并按照国家规定在陕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年以上(含3年)。

  相较其他省份,北京的规定更为严格。根据《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通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不过,也有一些省份的随迁子女报考政策较为宽松。譬如,甘肃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有甘肃省高中连续三年完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可在甘肃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北京重庆等地调整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报名的同时,一些考生也着手申报照顾性加分。不过,照顾性加分项目缩减成趋势。

  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此后,大多数省份也都有针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相关规定。

  2017年,一些地方的高考照顾性加分项目也将继续缩减。在北京,明年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有所收紧。根据《2016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不过,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在山东,同样也调整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根据报道,从2017年起,山东取消“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项目。

  此外,重庆的高考加分项目也有所调整。重庆规定,到2017年,取消农村独生女、三峡库区搬迁移民子女地方加分照顾政策。

  不过,多数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基本不变,仍和去年一致。诸如,少数民族、烈士子女、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等将继续获得照顾性加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多省公布高考报名时间 大多对随迁子女作规定
· 北京:明年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艺术类美术专业需统测
· 广东省2015年高考政策调整后五大变化
· 山东省2015年高考政策有10大变化
· 北京2015年高考新政:知分后报志愿 加分项目锐减
· 北京高考照顾政策出台 10类考生可获20分加分
· 教育部:非京籍学生在京高考尚无具体时间表
· 聚焦2015高考政策关键词 感受高考政策新变化
· 北京市教委:2017年高考政策暂不调整
· 京高考加分新政7月出台 体育特长生加分需测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