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北京“新高考”模拟选科调查:物理被选考概率仅次于化学
2018-01-12  光明网-北京晚报  

字体大小:

  学生文理分科倾向依然明显

  2020年起,北京将实行“新高考”。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文理分科,学生的高考成绩将由统考科目成绩和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也就是说,2017年升入“新高一”的孩子在未来参加高考时,将拥有更大的选择权:除了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之外,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再任选三门。

  为准确把握学生因选考、选科、选课变化带来的学校课程安排、资源配置等变化情况,前不久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在全市9所学校发放了3000余份调查问卷,以期通过数据来分析学生学习需求、选科组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考改革试点的课程方案研制和学校课程安排、资源配置的准备等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进行选科组合时依然呈现一定的“文理倾向”;与其他试点省市“弃物理”现象不同的是,物理学科成为仅次于化学的受欢迎学科。

  关键词:选科

  实际选科与兴趣不完全一致

  据这一研究的负责人、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主任杨德军介绍,此次调查覆盖了全市的市级示范校、城区一般校及远郊区学校三种类型,选取了9所学校,共发放问卷3300份,回收3183份,有效问卷3083份。问卷分别调查了学生“基于兴趣”最爱单科、喜欢的选科组合以及实际的选科情况。

  调查显示,如果不考虑中考选科因素,仅从兴趣出发,除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在选考的六科中,学生最喜欢的是政治,然后依次为历史、物理和地理、化学、生物;而在实际选择时,“六选三”选考科目中学生实际首选的单个科目依次是化学、物理、地理和生物、历史,最后为政治;学生喜欢的三科组合首先是“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其次是跨文理组合,即“两理一文”和“两文一理”。

  从调查数据来看,“物理”是学生喜欢程度一般但实际选择人数仅次于化学的科目;“政治”虽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但实际选择人数较少。在“六选三”科目组合的选择上,文理分科的组合依旧占据首位,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文理分科思路来选择科目。总的来看,学生实际选择的科目与兴趣科目还存在一定差距。

  分析:

  生涯指导应加强全科渗透

  杨德军认为,新高考改革中的选科虽然是学生选择课程学习的问题,但却需要统筹考虑兴趣爱好、课程选择、专业报考和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生选择还主要是考虑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发展潜能与高考之间的取舍,个人兴趣虽然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在部分科目及科目组合选择上更多还是体现了成绩取向和对兴趣的放弃。“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学业-专业-职业-生涯’之间还没建立起内在的关联。”

  对此,杨德军建议,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学习发展和生涯发展的指导,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成绩优势和发展潜能。在具体操作上,杨德军认为,生涯指导要落在全学科渗透、全员参与上,“生涯指导不仅仅是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科老师共同的任务,物理、生物、地理等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对此角色有所担当。”所谓“全员”则意味着,除了各个学科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之外,班主任、心理教师、高年级学生也应有一定的交流指导。

  此外,根据数据分析,科目选择还呈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杨德军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未来发展的两大支柱,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展现个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来自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家庭、社会、学校办学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正确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在选择中学会自我负责。

  关键词:开课及考试

  农村学生走班积极性更高

  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学生日后选科,很多学校已经在去年秋天新学期一开始就把所有科目开齐,包括之前很多学校未在高一上学期纳入课表的生物,以让学生们对各个科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相关学科教师的反馈,学科全开,内容多、进度紧,很多孩子在进入高中学习初期精力分配捉襟见肘。此次调查显示,32%的学生能够接受在高一同时开设9门课程,11.5%的学生认为8门比较适宜,10.9%的学生认为7门比较适宜。

  新高考改革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于是学生的分层走班将成为新常态。数据调查显示,75%左右的农村学生认为有必要走班,比例超过城区学生。杨德军表示,这一调研数据有点儿出乎意料,“在平时与远郊区学校校长、老师的调研中,很多一线声音反馈,担心郊区的孩子们不会选科、不愿意选科,实际看来并非如此。”杨德军分析,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密切,此前部分没有走班条件的郊区校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发现了差异,由此可能产生了更为强烈的走班需求。

  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均被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其中,13门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研究数据表明,39.9%的学生希望学业水平的等级性考试有2次机会,27.6%的希望有3次考试机会。从学校类型来看,75.6%的农村学生希望有两次以上的考试机会,高于示范校的65.5%和城区普通校的60.3%。从成绩分布来看,成绩较好的学生希望多次考试机会的比例达到72.7%,高于成绩优秀学生的60.5%、中等成绩的69.7%和成绩不理想的64.4%。

  分析:

  应细化市级考试评价方案

  杨德军表示,此前有部分学校认为,学生不确定的选择将带来资源的结构性不足,出于维持教育教学相对稳定、减少资源投入和组织管理成本等考虑,有的学校会引导学生选择学校固定课程组合、尽量不走班或少走班等,这些做法显然与改革预期和学生需求不完全一致。

  针对新高考改革给课程建设、资源储备等方面带来的挑战,杨德军建议,学校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整体建设,在现行课程方案基础上,既要保证共同基础,又要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同时,也要分析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势、特点和不足,根据学生意向适当储备教师资源并动态配置。

  此外,杨德军也表示,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准备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各学校研制完善本校课程设置方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市级考试评价方案细则。课程设置方案中,对高一年级并开科目数量、高中三年任意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大致范围、学生选考科目基本确立时间、必修课程开设的时间长度和课时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考试评价方案中,等级性考试的次数、同一时间安排的考试科目等,可以参考学生需求,依据改革的要求和现行方案进行有机衔接。

  据介绍,此次参加模拟选科学生虽不参加2017年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和考试与2017年秋季入学新生状况基本一致,而且是连续的三届学生,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北京市教科院教材课程中心也对2017年新高一学生的选科组合等情况做了调查,数据还在进一步分析中,最新结果显示,部分结论与该项研究显示了一定的延续性。“我们将进行连续4年的追踪调查,记录关键政策公布前后学生选择的变化情况、同一批学生随着年级改变后学生科目选择的变化情况以及同一科目不同年级学生选择变化情况等,为新高考改革持续提供参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正式批复:北京一高校整体搬迁
· 北京出台18条举措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 科技部等12部门发文 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北京服装学院2023年第一批人才招聘公告
· 这一地发布新规:这些高校教师,或被解除聘用!
· 亮点抢“鲜”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拟举办2023年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即将上线
·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年第二批教学科研岗位招聘公告
· 聚才引智·共创未来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3年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您来
· 北京出台25条措施 特殊技能人才落户可放宽年龄限制
· 北京测试文档2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