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扶不扶老人、温州城管被打、“90后”当逃兵、“争做人质”、光脚院士
探花话题反腐
得票率:14.1%
拍“苍蝇”、打“老虎”的话题共计26篇,契合了中央坚决反腐的大势。虽然在以往的国考申论中较少涉及,但也恰恰铺垫了极富概率的出场可能。
热点事件:差旅新规、穷县富衙、“官员独董”退场、裸官治理、腐败窝案
潜力话题法治建设
得票率:5.4%
虽然法治话题的比重偏轻,但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必然也会让这个话题扶摇直上九重霄。
热点事件:劳教取消、庭审直播、信访改革、预算法治
秘籍第二招
2时评门道怎么进
脸蛋眉眼看人品
脸蛋:语言网络金句害死人,论述应该这么写
小编整理资料时,瞟见网上流传着“申论600句”的秘笈,号称背熟就能上70分。小编看完后,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神句绝对够神——经病。
看看人民时评是怎么写的。
比如最近6000多名走读干部被查处的热点新闻,如何论述。请看:
拿自己当贵宾,拿基层当景点,把工作当成“一日游”,把手机变成“遥控器”。如果不给这样的“走读干部”敲敲警钟,让屡教不改者“下课”,那教育实践活动这堂大课,还有什么课堂纪律可言?党的群众工作,又如何取信于民?(《查“走读干部”,更要改“客居心态”》)
又比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改作风如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请看:
改作风,改到深处靠坚持,改到远处靠习惯,改到高处靠信念。只有把作风建设的标尺内化于心、外现于行,才能避免那种靠“摊派指标”抓问题的老做法、杜绝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新花招,才能由改作风的百米冲刺过渡到打造合格队伍的耐力长跑,才有真正的、持久的风清气正。(《改作风,路遥知马力的文明历程》)
这些才是走心有“绳命”的句子,才是能够征服考官的表达。
眼睛:题眼
题能勾住考官,你就赢了
看时评,很多人还忽略了一点,就是要学做题。题好一半文,申论的第一印象全仗这一行题了。
时评的一些题目,就有见功力的。
或者朗朗上口、形式工整,比如《看住小权力 也要大药方》《“空巢”之痛 时代之重》;
或者情怀为先、道义在肩,比如《“乡愁车票”里的解题布局》《扶起人心,需要乐观的现实主义》;
或者创新表达、嫁接概念,比如《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信访改革重在“治未病”》《面对汤圆与玫瑰的选择题》。
人品:核心思考
最终是观点的较量
申论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点高深,小编是有心无力,小编就分享一位殿堂级作者的心得,供诸位参考:
读言论时,首先是看观点、看见解。观点、见解是第一位的。
观点新颖、见解深邃,即使修辞略显简陋、笔法略显稚嫩,仍是可观的作品。有时任务紧急,甚至不必过多留意修辞是否精致。只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就好。概言之,言论的优劣归根到底是观点的较量,是撰述者思想能力的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