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公务员考试
2016年度“国考”139.5万人过资格审查 同比减1%
2015-10-27  人民网  

字体大小:

  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10月26日18时,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结束,共有199.8万人次网上报名,139.4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40.9万人减少了1.44万,同比减少了1%。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共提供15659个职位,计划招录27817人。职位数和计划招录人数,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6%和25%,均创历史新高。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从1994年的4400人,到去年接近141万,20年涨了300多倍,可供选择的岗位也从早期的几百个发展到超过1万个。不过,报名人数在2013年达到152万的顶峰之后,去年出现了10万人的回落,今年报考人数再次下降,“国考”再次降温。

  记者注意到,“国考”降温的原因之一与计划招录人数增多有关。2016年中央党群机关中,招录人数最多的是中央办公厅,计划招录35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招录人数最多是外交部,达204人。全部120多个招录单位中,招录人数最多的10个单位均为国税系统。其中,广东省国税局招录人数最多,2016年计划招录800人。45个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共招录905人,排在前10位的包括外交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教育部等,合计招录人数为658人,占比72.7%。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副司长彭忠宝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生报名目前更趋理性。今年招考计划招录人数较去年增加了约25%,但并没有因此出现报名人数较大增长的情况。”他表示,一方面,近几年来社会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报道、分析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招录机关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详细,有些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户籍政策等。“另外,我们也采取了走进高校宣讲、与考生在线交流等各种宣传方式,让广大考生更多了解公务员的职业性质和工作要求等方面情况,减少了考生跟风报名、盲目报考的情况,考生报考更趋理性”。

  “国考”降温的第二个原因是本届国考基层公务员岗位设置的增加。2016国考市(地)级以下职位以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2016国考市县级职位中,有12051个职位不限基层工作经验,共招录22290人,占市县级招录人数的88%,这些职位应届生均可报考,体现了国考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基层职位,到基层建功立业。

  “国考”降温的原因之三是报考热门岗位降温。本次国考平均竞争比约为46∶1,低于去年同期的58∶1,尽管仍有15个职位出现了“千里挑一”的情况,但较以往要更加合理。如目前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来自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847个人竞争1个职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职位排名第二,竞争比也达到了2308∶1;还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职位,竞争比都超过了1000∶1。然而,记者细看这些职位的报考要求发现,这些岗位的报考条件多半是“大学本科”“专业、工作经验不限”。

  今年的招考仍存在一定数量职位报考人数较少或无人报考的情况。有131个职位139个计划无人报考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例如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3个职位、河北省气象局有17个职位,报考数都是零。这些职位主要分布在基层一线执法岗位和气象、地质等专业性较强、社会人才存量较少的职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职业选择那么多 何必“国考”一条路
· 2018年国考面试陆续进行 你有进大单位的潜质吗?
· 2018年国考笔试今放榜 面试名单将向社会统一公布
· 2018年度“国考”笔试合格分数线划定
· 国考笔试举行:共享经济、民法总则、人工智能入题
· 2018年度国考笔试结束 113.4万考生参加考试
· 2018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各地举行 上百万人参加
· 138万人通过国考审核创7年之最 119个职位无人报
· 国考五部门报考数破十万 62职无人报
· 2018年国考中央党群职位32人争1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