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广东高考加分项目从23个减至6个
2014-05-29    羊城晚报

字体大小:

  今年的加分项目从23个减至6个,而且分值降低

  今年是全国执行新高考加分政策(2010年《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第一年。按照教育部(微博)的要求,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高考加分政策均进行了调整,广东等6个省规定,奥赛获奖不加分,而且今年广东高考的加分项目从23个减至6个,广东考生基本完全靠拼裸分。

  仅6省保留奥赛加分

  近日,全国31个省份的高考加分新政相继出台。在各省加分政策中,均取消了全国中学生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学生、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高考保送资格。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瘦身”,包括广东在内的6个省份的要求更加严格,奥赛获奖不但不保送,并且不加分。全国仅有6个省保留了奥赛加20分的优惠,15个省份将加分额下调到了10分。

  满足两条件才能保送

  以往各类奥赛获得省一等奖即可获得保送资格,今年调整为获得国家一等奖,且被遴选加入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才可享有保送资格。按照教育部2013年公示的数据,满足这一条件的考生全国只有292人。

  高分生过半加分难再现

  今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70517人,根据北京市高考加分方案,今年获得加分的北京考生达到11282人,比去年减少了近3500人,但加分受益率仍达到了16%,差不多7名考生即有1人可获加分。

  目前,广东2014年高考加分名单尚未公布,但据2013年的数据,广东能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总数为3521人,当年高考报名总数为73万,加分率约为0.48%,相当于200名考生中只有1人可享受高考加分。享受加分的考生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和迁入广东省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人数为2339人,约占加分人数的66%。

  从今年开始,广东的高考加分项目从目前的23个锐减至6个,加分分值也由原来的10分到20分统一规范为“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在广东参加高考,基本完全靠拼裸分,往年高分考生过半有加分的情况将很难再出现。

  若以2013年的数据作参考,按照“瘦身”版加分政策,今年广东高考加分率将降至0.43%左右。

  广东加分六项目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

  2、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专科学校加10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族考生报考专科学校,参照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

  3、体育特长生报考本科加5分,报考专科加10分。

  4、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含二等功)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报考本科加5分,报考专科加10分。

  5、烈士子女报考专科加10分;因公牺牲的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立个人一等功以上(含一等功)的军人(含退伍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专科加10分。

  6、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的考生,报考专科加10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明年起取消“奥赛”高考保送政策 奥数仍未降温
· 奥赛,怎样才能名至实归?
· 奥赛获奖不保送 2014年才正式实施
· 只"掐尖" 不"育苗" 多数奥赛金牌得主为何难成大器
· 奥赛成绩与小升初依然挂钩 不保送仍难挡"奥数热"
· 获奖不再保送 奥赛何去何从? 让奥数回归兴趣
· 院士炮轰奥赛获奖可高考加分 训练扼杀兴趣
· 奥赛漏题频发 “数学奥赛”是个难搅的“局”
· "小升初"打不破"潜规则" 小学生"疯狂"报考奥赛
· 小学生忙着赶场“奥赛” 名校的敲门砖太沉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