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专题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各方解读
清华于涵:突出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两个重点
2014-09-1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突出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两个重点

  横向比较各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可以分为“考试成绩客观排序”和“申请材料主观评价”两大主要类别,我国是为数不多的仅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绩招生的国家之一。这种招考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本次改革在维持“客观考试选才”的框架下,突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选育人才两个重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考试方式,缓解现状矛盾,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为考生和大学适度“松绑”。从考生的角度看,现行制度下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文理分科导致知识结构单一;从大学的角度看,无论学校特色与专业需求的要求如何,只需按招生计划和总分排序录取即可。意见对于上述问题有明确的回应。一是不再分文理科,3门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由考生根据兴趣和特长搭配自选;二是学生外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都有两次参加机会;三是提出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大学能够以此为参考充分考量学生在高中期间的综合素质表现,更全面、科学地评价考生;四是大学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优化多元录取机制。

  二是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减压”。从基础教育的角度看,应试的招考标准使得中小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学生学业压力普遍过大。而从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和后续培养的角度看,大学仅仅通过高考分数招生导致一部分教育资源的错配,学生入校后二次匹配资源的压力也很大。意见中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减压”效果也会很明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着考生命运的统一考试科目将由目前的6门减至3门;二是外语科目和部分学业水平考试有两次报考机会;三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是在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促进“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本轮改革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方面,也是意见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具体而言有三个重要的体现。一是促进不同地域、省份间的录取机会公平;二是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三是净化考试招生环境,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于涵 作者系清华大学原招生办公室主任)

推荐内容>>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文件原文>>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推荐内容>>教育部负责人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答记者问
推荐内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 上海浙江试点不分文理 
推荐内容>>图解考试招生改革:新方案说了啥  
推荐内容>>图解考试招生改革:五大任务  时间表   重要数字  
推荐专栏>>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荐专栏>> 各方解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解读《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 解读招考制度改革:各方观点
· 唐盛昌:有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陈国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促进公平
· 潍坊副市长王桂英:深化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考改革
· 华东师大斯阳:把特殊类招生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武汉大学王福:构建分类考试多元录取招考模式
· 复旦丁光宏: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才有参考价值
· 北大王亚章:充分尊重和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
· 清华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