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研究生招生考试
2015年研考9月25日起预报名 考生需注意三项变化
2014-09-25    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考试报

字体大小:

  9月25日至28日每天9时至22时为研考预报名时间,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报名。2015年研考在报名条件、报名方式、下载准考证和考试时间等三方面有变化,考生要特别注意。

  报名期间,研招网校验考生学历(学籍)信息,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3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校验结果。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要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相比《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5年《管理规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报名条件、报名方式、下载准考证和考试时间。

  2015年《管理规定》中明确,报名条件由2014年的“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改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这表明,在研招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可报考硕士研究生。同时,这两类考生如在现场确认时未拿到毕业证书,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办理现场确认手续。

  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限定条件中,把2014年要求的“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年限规定改为“3年以上”、“4年以上”等,考生要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确定是否有报名资格。

  在报名方式上,2015年研考报名首次将统考生和推免生分开。统考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报仍要通过研招网。推免生不再参加统考生的网报和现场确认。9月20日起,推免生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推免服务系统)注册、查询本人推免生资格及相关政策,并填报个人资料信息;9月28日至10月25日,推免生可通过该系统填写报考志愿、接收并确认招生单位的复试及待录取通知。未经招生单位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考生不能被录取。

  2015年研考初试时间提前至2014年12月27日、28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9日进行(起始时间为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准考证下载时间也随之提前。12月15日起,考生可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要仔细分析《管理规定》中三方面的变化,报名时注意与自己相关的地方,并仔细阅读报名须知,了解网报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考生还要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关键词解读2015年考研 考研热降温,揭示什么?
· 2015年考研大战在即 百万考生个人信息疑遭泄
· 2015考研现场确认:必须了解的关键点细节
· 2015考研五大招缓解你的冲刺焦虑
· 2015年全国各省市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 2015年新疆地区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 2015年宁夏地区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 2015年青海地区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 2015年甘肃地区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 2015年陕西地区硕士研究生报考点列表公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