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发展研究
面向社会 紧贴经济 发展高职
2001-09-27    金陵职业大学

字体大小:

  我校成立19年来,坚定不移地遵循"发展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艰苦 奋斗,改革创新,努力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销对路。万余名毕业生在基层、一线"肯干 、能干、实干",技术应用型的人才特色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就业畅,生源 则旺,学校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5 600余人,常设专业近30个,覆盖文法、财经、管理 、工科、应用艺术等学科。近几年,学校相继接受了教育部、省教委、教工委组织的高等专 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校风建设等多项评估,同时投入自筹资金3 000余万,保证了14 层教学主楼竣工,首批解决了170余名教工的安居,并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启动了"人才 工程"。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引导学校走出基 础薄、投入少的困境而充满生机活力,地方性、职业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基本特色日趋明 显,并被省教委向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学校。 学校发展的历程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高职教育,核心问题是面向经济,依靠社会, 转变观念,深化专业改革与建设。 

  一、坚持三原则 端正认识 更新观念 

  面向基层、农村,培养实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探索高职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和办学道路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深入地变革。在 长期改革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的突出矛盾是:以学科为本位的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的需 求不相适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标准与现场一线的需求不相适应,学校的办学能力 与地方经济的需求不相适应。更为严重的不适应是人们甚至怀疑为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是否合理、必要?担心搞高职贬低高等教育,降低学校层次。改革的艰巨性使我们认识到发 展高职必须端正全校教职工的认识: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学 校"为中心?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是以社会评价为准,还是为办学层次、教育类型所定?培养 质量的高低是由学校"拍板"还是企业"定音"?高职院校的辉煌是建立在学术殿堂,还是 在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只有在这 些核心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才能准确择向,正确定位,坚定不移把地方经济的主要 构成: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作为服务对象,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 术应用性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合作为途径,深化改革、加强建设 。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办学三个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最高办 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培养质量优劣的最终标准,以服务经济,贡献社 会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办学三原则"确立了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认可"就是质量标准、"适 应 "经济就是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摆正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社会、服务经济与提高自身的 关系。三原则是我校多年来统一认识、发展高职的思想基础,也是推进改革、办出特色的强 大动力。 

  二、改革办学体制 坚持产学合作 

  产学合作,社会参与,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学校的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紧贴经济 的保证,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能力的基本渠道。我校长期致力于建立"学校优 质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设置多年的1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四个专业董事会的 15 0余名委员发挥了及时提供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信息、确保学校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作用 。我校专业所以能不断推陈出新、职业特色鲜明、市场急需,基本原因是校企联办,或至 少是依托企业,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培训设施和兼职教师。 为进一步激发社会参与办学、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育人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着力把" 学"办到企业的兴奋点上,将产学合作向深层次推进。一是把过去企业单向参与办学发展为 学校对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的双向参与。由于高职教育内容实际、实用,受到企业越来越普遍 的欢迎,加之学校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我校现已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南京市 经济类、工程类、应用艺术类、法律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同时也被部分省厅局 作为行业人才培训基地。二是把校企育人的单一合作发展为多元合作,即双方共同投入,把 专业办成集教学、生产、销售 (服务) 于一体的教学-经济实体。如1996 年我校与地矿研究所、珠宝集团及检测中心联合开设了"珠宝"专业,其鲜明的职业性吸引 了国外珠宝首饰集团的投资,并扩展为《珠宝首饰技术》,中央电视台一频道还对此作了报 道。市某业务局把下属50多个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审计全部交给由我校七名教师兼注册会计 师组建的会计事务所承担,使师生得到大量的实际工作锻炼。"双向合作,互利互惠"的产 学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调动了双方共同育人的积极性。多年的积累, 作为我校挂牌实习基地的企业、业务局已有51个,受聘的实习指导教师有106名。高职教育 投入比较大,但学校"吃百家饭,走联合路",通过产学合作的渠道把社会资源引入学校, 办学能力得到超常规的提高,教育质量得到切实保证。长期产学合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 到,产学合作实质上是学校育人与社会用人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学环境与职 业环境的结合,也是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结合。产学合作、社会参与,开放的育人模式置 学生于社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大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产学合作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基本办 学方针。依靠产学合作,我校的办学底蕴越来越丰厚,路子越走越宽,特色也越来越鲜明。 

  三、调整专业设置,面向职业岗位 (群) 

  专业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专业设置是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保证人才培养适 销对路的首要环节。在企业和业务局支持下,按照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我校调整专业设置 ,形成了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的新模式。例如,"秘书"专业十几年来沿着中文- 中文与秘书-秘书 (商务、涉外秘书) 的轨迹演变而逐步瞄准了秘书岗位 。"园林"专业从园林设计-园林绿化-园林经营-风景旅游的发展演变适应了园林系统在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从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制的需要。而在综合工民建、基建 会计、企业管理、采暖通风、建筑电气的基础上开办的"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专业又适应 了乡镇建筑企业对施工队长和技术员的需求。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日积月累,我校不 少源于学科型的专业逐步瞄准了社会职业岗位 (群) ,以至专业名称也发 生变更;而"影视动画"、"视光学技术"一类的新专业则更强烈地显示出高职的色彩。

  对于专业设置,我们注意掌握面向市场所需的灵活性、保证教学质量所需的稳定性、增 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所需的超前性和学校办学的效益性等四者关系。特别是注意加强学校 各学科领域重点支柱专业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复合、交叉、调整,跨系跨教研室地合作, 完成新专业教学任务,既较好地解决地方经济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品种"与"小批量"之 间的矛盾,又保持了全日制1∶15的师生比,提高了办学效益。 

  四、改革教学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 把握高职教育的内涵与属性,创立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培养 体系是教改的核心环节。我校以"特色,规范,质量,效益"为准则,根据高职教育明确的 职业指向性和岗位针对性,把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教学的"实践性",技术和规范 操 作运用的"熟练性"作为教学质量要求,不断强化教师的高职意识,发展双重素质,四大环 节常抓不懈。

  一是教学计划。为针对社会职业岗位 (群) 的需求构建学生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我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企业参 与下借鉴国外的CBE理论和DACUM方法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编制、修订。如"计算机应用与维 护"专业从分布在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经过"二次剥离,二次分解",解析出属于 专科层次职教范围的八种典型技术岗位及其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据此建立相应的教学 体 系。用人单位评价学生所学"对口,应用"。又如秘书专业经多年改革已形成掌握政治、法 律、秘书工作等五种主要知识和培养政策理解、组织协调、公关交际等11种能力为目标的 教学体系。

  二是课程。课程是体现高职特色的基础。我校课程建设的主要标准是:内容的选择、组 织必须紧密围绕实际应用,克服片面追求理论性、学术性,在综合化、实用性上下功夫。近 几年来,学校自编和联合编写出版了70余种教材。

  三是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我校努力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 学的地位并重、要求等同,精心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在学时上保证,更强调内容的充 实和职业技能训练的严格。在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走出一条教学实验-仿真实训- 岗位实务一条龙的路子,加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毕业前得到较为充足的岗位训练,不少 用人单位对金陵职大的毕业生来了就能够"上岗"、"顶用"表示满意。

  四是教学管理。教改越深入,越需要严格、规范作保证。我校努力把握改革与管理、特 色与规范的关系,及时规范,固化改革的成果,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特色 。我校教学实施行政和学术两条线管理。行政管理以教学工作程序化、制度化为目标。学术 管理以《课程教学包制度》、《课程首席教师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为重点,把课程改 革、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及其实践环节。行政和学术两条线相辅相成,为质量提高提 供了有力保障。

  自1995年以来,借助顺利进展的教育国际合作我校已完整引进加、澳技术学院两个专业 完 整的教材、试卷及有关辅助教学材料,教师多批出国进修课程,使我校对国外职业技术教育 的借鉴、学习从教育思想、办学模式、办学形式等比较宏观的层面深入到课程体系、教学内 容、实训、教学方法等核心领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高职的认识和做法。

  发展高职、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师。由于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他们所熟悉的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和质量标准基本上属于学科型,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我校特别注 重每一个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业务能力从普通高教向高职教育调整、改造的转轨过程,把树立 强烈的高职意识、提高双重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并注意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 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掌握实际工作经验。 发展高职教育是开创性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需要认准方向,在实践中长期坚 持不懈地摸索。我校为发展高职虽作了多年探索,但改革总体上还处于从高职教育的外围向 内核深入的过程之中。在当前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形势下,在高教司的关心、指导下,我校 正认真总结经验,理清思路,从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 ,更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心,把服务经济、发展特 色、创建品牌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在争一流、创示范的工作中迈上新台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