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教学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2001-08-27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高云伟

字体大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服务社会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的加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去其专业技能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斗欧现象;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上述现象中充分暴露出在高职院校中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等,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青年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怎样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及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是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因而,就现状而言,高职院校中道德、心理和艺术教育的薄弱极易使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甚至悔恨终生。可以这样说,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加强人文教育,这已是摆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使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目前的高职院校多为工科类型,人文教育比重较轻,要使二者并重也决非易事。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是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精神,可以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让人加深认识事物的本质。而就人文学科来讲,既非实用性又非盈利性,也非生产性。但人文学科却可以造就健全的人格,为变革客观世界提供能量和内驱力。

  我们当今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价值体系呈多元化态势。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念起主导作用,从而全方位的影响着人们的理念及实践活动。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及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其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响,在这个人生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应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文性,除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外,还应使学生具备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具备竞争和团队意识;具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奋斗意识、承受失败挫折的心理能力;具备处理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具备效率意识;具备开拓意识,心胸开阔、乐于奉献意识。这样就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而技术教育则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辩的理性方面。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从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功能上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人文教育客观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与技术教育相比,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并且是相互渗透,合二为一的。对二者任何一方的偏颇,均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以往轻视人文教育的问题已广泛被人们所重视,淡化人文教育已成为残缺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掌握职业技能,达到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必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它将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要达到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注重在高职院校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开好这方面的课程。

  三、开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选准课程。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其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院校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例如,深受学生欢迎的“美学艺术篇”、“公共关系学”、“创造心理学”、“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同时,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挖掘自身的潜能等等。

  总之,新世纪是人才竞争更为激烈的开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未雨稠缪。只有不断地给高职教育注入活力,加大改革的力度,我们的高职教育才会日新月异更上一层楼。

  选自《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第4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文教育要函刍议
· WTO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