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综合研究
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
2001-09-14    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郭扬

字体大小:

Abstract: Developing high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popular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but there were no common understandings on related ques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pda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Classified Education>>(ISCED), this paper made clear the educational-level-fixed-position and the where-the-enrollment-come-from.

Key word: high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al-level-fixed-position, where-the–enrollent-come-from   

    目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但是人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还很不一致。例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定位与生源入口问题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前不久,笔者看到了UNESCO于1997年3月推出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更新版本,故有必要结合此版本谈些新的认识。

    一、ISCED初版问世于197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UNESCO今年组织对其进行的全面修订,是为了适应近20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教育在数量上成倍增长的新形势。新版本对初版中的三级教育分类系统作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新的教育层次与分类方案。笔者按照其有关文字描述,加以说明如下:

    新版ISCED将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7个层次。0至第3层的划分不变:ISCED1为“第一级教育”,即初等教育;ISCED2为“第二级教育第一阶段”,即初中教育;ISCED3为“第二级教育第二阶段”,即高中教育。与初版相比,其调整如下:

    1.增加了第4层次。ISCED4为“第二级后的非第三级教育”(post-secondary non tertiary deucation),即高中后的非高等教育阶段。

    2.新版调整了第5及以上层次的教育。ISCED5仍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但“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资格证书”。它将初版中分属大学专科(原ISCED5)和本科(原ISCED6)以及“博士学位以外的所有研究课程,如各种硕士学位”(原ISCED7中的博士前课程部分)纳入了同一层次之中。ISCED6相应地调整为“第三级教育第二阶段”,且“通向高等研究资格证书”(即原ISCED7中的博士课程部分);原第9层次则被取消。

    3.新版ISCED还将第二级教育内第2和第3层次的教育按其不同的课程计划分为ABC三种教育类型。A类为普通学科型,2A、3A为升学作准备;C类为直接就业型,2C、3C为进入劳动力市场作准备;2B、3B则是介于A、B两类之间中间型。第4层次则划分为A、B两种类型4A为升入第5层次作准备;4B则为较高层次的就业作准备。在属于高等教育的第5层次同样也划分为A、B两类。A类为“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或进入需要高技术的专业课程”;B类为实际的、技术的或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practical/technical/occupationally specific programmes)。

    在各国第三级教育中,课程的组织结构差异很大,难以找到到统一的标准用以描述5A和5B的分界线。但一般说来,二者的课程计划及其要求的区别是明显的。5A课程计划“较强的理论基础”,并要求与ISCED6相衔接。如它传授历史、哲学、数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达到“具有进入高等研究的能力”的要求;或者传授诸如医药、牙医、建筑等技术科学知识,以达到“能进入一个高技术要求的专门职业”。而5B的课程计划则不然。它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对学习完全合格者通常授予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有关资格证书”。与5A的课程相比较,“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其学制一般比5A短些,但也并不排斥较长的学程。由此看来,按照ISCED5B的课程计划,我国当前积极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类型到课程特征与之都是一致的。因此,在第三级教育中,实施5B课程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more practically oriented and occupationally specific)的一种特定类型,便拥有了与普通高等教育(5A)相区别的分类标准的依据。

    将ISCED这样一个得到国际较为普遍公认的教育标准,引入我国教育理论界并将之作为我国教育分类的依据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更广泛地与国际接轨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学校及其人员)得到国际认可和进行国际交流的基础。笔者认为,该分类标准最终会影响政府的宏观教育决策。

4.从第5层次的入口来看,3A与5A、3B、与5B之间均可直接衔接。第3层次的课程包括“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pre-vocational orpre-technical education)、“职业或技术教育”(vocational or technical education)三种不同的导向。与第5层次不衔接的3C课程仅限于后两种,可将其归纳为“职业导向”的课程;而通向5B的3B与通向5A的3A相比,也更强调这种“职业导向”。这是因为按照5B的入学要求,还“需要熟练掌握ISCED3B或4A中的专门学科领域”(repuire the mastery of specific subuect areas)而5A则无此入学要求。显然,这种特殊要求只在侧重职业导向的课程中才能实现。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应当是有所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其生源在高中阶段所分别接受的有不同侧重的课程基础上。

    作为直接就业型的3C,也并非只有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唯一出路。它还可通过4A的过渡课程升入5A或5B,或者通过4B的高级培训类课程再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种处于第二级与第三级教育之间的第4层次课程计划,主要是为已完成第3层次教育者对有关知识的“拓宽”(broaden),而并非比第3层次更“提高”(advanced)。这种课程内容可比第二级教育的上限更加专门化和精细化,应用也更复杂,但并不考虑是否符合正规学制中所设的课程。ISCED4的课程计划还有“合格完成第3层次教育”的前提,即合格完成任何3A或3B层次的任何课程,或者3C课程的累计教学时间至少为3年。但“合格完成的ISCED3课程也应看作课程持续时间范围。例如,在ISCED3的2年制课程基础上持续时间满4年,虽不作为合格完成ISCED3,但通常可以认为属于ISCED4”。

    二、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对高等职业教学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作如下解释:

    1.按照新版,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宜定位于ISCED5B,学制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社会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绝非职教界某些人士“炒作”出来的。不能因国际上未使用“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我们则对其发展视而不见。正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故其自身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若按20年前的分类,它只能定位于专科这一层次,且很难充分反映与普通教育在类型上的区别。现在,新版已将高等学校的专科、本科及硕士诸层次合并,且按其不同的课程计划在类型上作了明确的划分。因此,我国理应将各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明确定位于ISCED5B,即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第5层次B类课程。

由于ISCED5B在第三级教育的课程持续时间通常比ISCED5A短些(通常为2至3年),但像5A一样达到4—5年甚至6年或更多也并非没有可能。如实行学分制则需将时间与强度合计后作出比较。可见,高职校的学习年限应视具体专业而定。虽有2—3年的短周期,但并不仅局限于此,应按实际需要可有较长的学程。即它也应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多种层次。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专业的需要,至少应该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特殊专业也可能学程更长、层次更高),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专科层次。由于5B的课程计划属介于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之间的中间型,其培养目标也就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即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用。

2.高职的入学条件应强调文化理论基础与职业实践基础并重,不同生源要补习不同的过渡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是完成第3层次B类课程或第4层次A类课程。其理论基础并不强求达到完全高中毕业,课程应侧重职业导向、强调专门学科。故既有一般文化理论基础又有一定职业实践基础的综合高中毕业生是理想生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则可以通过补习相应的过渡课程(主要是基础文化知识),升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入口,应考虑文化理论基础与职业实践基础两方面的要求。当然,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面可以很广,但重要的是首先切实抓好不同生源各自的补习(第4层次教育)。也就是说,高中段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毕业生均应补习相应的过渡课程。在这方面,德国专科大学的经验很可借鉴。目前其生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经过“双元制”培训的毕业生。但其入学前还必须取得专科高中(按职业方向划非完全高中学制、12年普通教育文化程度)毕业文凭,故一般都要先为此而补习1—2年;而文理中学(完全高中学制、13年普通教育文化程度)毕业生若要进专科大学,则还须先到相应的企业取得职业实践的经历,一般时间为半年左右。  总之,在高等职业学校的入口处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这样再来实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就能有效地保证在出口处达到二者并重的中间技术型的人才规格。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