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综合研究
上海高教可实现倍增目标
2001-09-27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荀渊 唐安国

字体大小:

  我们认为,新时期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可以是:从现在到 2003年,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从目前的22%提高 到40%。这就意味着至2003年,约有30万左右的上海适龄青年将进入高 等学校学习,平均每年约7.5万人。

上海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大发展

  1998年,上海市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市政府提出未来几年的发 展目标是:2000年实现人均GDP5000美元,2010年为20000美元。经济的 增长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人才,要求高等教育有效地培养出 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经济的增长又必然会带来个人收入的提高,引 起个人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把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看作是 一种长期投资。目前高等教育的回报率远远高于利息率和其它投资的收 益率,强烈地刺激着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998年底,上海市民储蓄余额 已达到3800亿元,人均近3万元,这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资金投入。

  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普遍超过40%。这些国家高等教 育的实践证明,到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必然向普及化方向发 展。上海正处于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过渡阶段,为顺应这种趋势,上海 有必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上海高校能够承担起大发展的任务

  按照上海智力所的研究,高等学校能够实现良好效益的最佳规模是 8000人,而当前上海市普通高校的校均规模仅为3700人。把上海高校校 均规模提高一倍,不会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内的一些资源的主要问题在于利用不科学。如我国高校 的人均教室占有率高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美国某些高校生均教室座位 只有0.5甚至0.3个,而我国许多高校生均教室座位在1个以上,可挖掘 的潜力很大。再如去年上海市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兴建学生公寓35万平 方米,极大地缓解了高校学生公寓的紧张状况。这说明充分利用、吸纳、 调动和合理使用社会支持高等教育的资源、资金,有可进一步拓展的空 间、余地。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要求

  对上海高等教育的倍增发展目标,不少人存有疑虑。

  疑虑一:认为高等教育大发展,会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其实大学生 因其知识、能力上的优势,本身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具有较 强创造性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的 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实在太少。

  疑虑二:目前高等教育的投入尚不宽松,又要在数量上进行如此大 幅度的扩展,目标过高。应当承认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但与发达国家 60—70年代的大发展相比,上述目标不能算高。1960—1970年间,发达 国家高等学校招生数平均每年增长8.8%,而全世界大学生数量自1200 万增加到了3400万,增长近两倍。同时也应看到,高等教育本身具有很 强的吸引力,大量可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资源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去发 现,没有利用起来。

  疑虑三:上海高教大发展后,随着人口增长下降,学校会因招不到 足够的学生,出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上海的 高校本来就是面向全国开放的,上海生源减少后,可以扩大对兄弟省市 的开放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