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海外情况 > 其他国家
创业教育
2001-08-23    

字体大小:

  
  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对此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这里指的是小企业创业教育)成为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了使职业教育这一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对我国失业和再就业现象作出敏捷而有效反映,有必要借鉴美国这一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创业教育成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其社会缘由。

  1.美国就业市场动摇不定,&127;传统职业就业机会减少。美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经济发展使得社会产业结构产生了变更,传统产业萎缩,导致传统产业就业机会减少。美国的就业意味着被雇佣,解崔意味失业,这种现象在美国司空见惯。伊利诺伊州创业教育协会负责人Tom Murry认为所有美国人均没有“安全”的工作。这种现状使得每个美国人均有失业和再就业的可能。

  2.小企业有自身的经济特点,&127;为美国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①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美国小企业管理协会资料表明:美国共有2200万小企业,它们实质上提供了自1987一1992年以来美国社会所有的新工作,雇佣了社会53%的劳动力。②新产品的发明。据统计,美国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软件)还是一般的民用产品(如食物),其新品种中的三分之二,均由个企业发明。③提交税金。由于小企业能够提供许多大企业所不能提供的服务,而且有很多创造发明,因而,小企业的销售量很大,占美国销售量总数的54%,因而能够为国家提交大量的税金。

  美国教育部80年代初发起创业教育以来,立刻被职教界所接受。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127;很多美国人认为就业是自己需要雇主,自己在就业方面是被动的。创业教育则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2.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十分重要。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国家独立企业联盟研究表明美国2/3的企业家来自拥有企业的家庭。因此他们能够获得有关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创办企业的意识。因而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条件。美国教师的这种体验主要通过模仿进行。在俄克拉何马、尤他和新墨西哥州,在创业教育国际协会有关领导人的指导下,职业技术教师要用一周时间体验创业活动。教师组成小组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通过按照活动顺序逐步体验创业活动,从而能够使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3.创业教育组织极为活跃。&127;美国创业教育组织活动极为活跃。这些组织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这些组织分有不同的层级,如全国级、州级、地方级等等。它们进行或支持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

  这些组织吸引着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因而促进创业教育在美国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创业教育取得了社会部分资金的支持。&127;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部分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些机构提供经费以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等。如Kauffman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均对创业教育提供过资金赞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