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希特勒抵抗到整个德国几乎被炸遍,才自杀殒命。德国土地上被战争破坏的程度比日本还严重,在一片废墟上,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跃身于第三经济强国,对这一奇迹般的变化,德国人把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实行社会。市场经济,,给有进取心和有才能的人带来了巨大的施展余地,激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二是让人们普遍受到优良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广大劳动者创造了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德国把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提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不是没有根据的。就当前国际范围说,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莫过于德国。我们这样来评价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因为看到它有以下几方面的标志。
1.德国把职业教育当作自身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他们提高人的素质来弥补。在操作上,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青年们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不准进入职业生涯。据统计,实际生活中,95%的就业者遵守了这一法律规则。
2.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就是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的需要确定与之相应的职业层次和结构,以不同层次结构的教育目标为重点,来安排整个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明显看出职业教育的线路从中学开始,延伸到终生教育。
3.每个层次和类型的职业学校,施教过程都非常规范、严密,例如,培养一个泥瓦工,学生必须是完成9至10年基础教育的合格毕业生;他必须在“双轨制”职业培训中进行不少于三年的技能与理论培养;他必须最后通过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才具备技术工的职业资格,才能进入职业岗位。“
4.有化良和配套的实验设备。职业学校有自建的实验室,也有国家或企业建立的职业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向社会开放,设备优良,许多职业技术学校都可以利用。我们在几个机工实验室看到的机床多数是计算机控制的现代数控机床。
在设备的现代化方面,美国、日本也不逊色,但其系统性和普遍性不及德国。
至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整个教育体系的职业性特色以及其规范性、严密性等方面,德国高出一筹。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当代世界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样品”。结合我国国情,其经验有许多是可以借鉴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往前渗透到基础教育,往后延伸到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一般指5---10年级。中学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要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爱好和学习成绩决定。上普通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多科中学的学生,将来准备作为中等专业人才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这类学校明显地侧重实践课的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除了打好理论基础外,还要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科目,以便于向大学过渡。
读完普通中学和实科中学后,90%多的青年要接受职业培训,准备进入职业生涯。
“双轨制”是德国典型的职业教育形式。受过9--10年普通中学教育的青年,接着必须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学生以在企业当徒工为主,以学校教育为辅。一般每周4天在企业当徒工,在工作岗位、培训车间或跨行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另外用1至1.5天或集中一段时间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包括技术数学、技术理论、制图、德语、社会学等)。学徒期普遍为三年,期间发部分工资报酬,一般每月300至700马克之间。学徒结束时,接受行业组织的考试,合格者领取各州均予承认的毕业证书。目前联邦德国有432种国家承认的“双轨制”职业培训。
还有一种比较完善的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这类学校为经济界或行政部门培养较高程度的中等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比较规范。我们在参观吉毕塞克职业培训中心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些学泥瓦工的青年正在高大的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操作练习,有的在砌砖墙,有的在贴墙面,做完后有教师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指标逐项进行验收,合格者标定成绩,不合格者重做。有几个学生正在共同协作完成他们的毕业产品-----一个漂亮的1:1的装配房。
管理上也很严格。我们曾去乌普塔尔铁路职业培训基地参观,当我们赶到一个让新入学的徒工,进行金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车间时,看到车间有十几位新徒工,每人一个工作台,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工具,徒工们都在按图册要求,在 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基本劳动操作。当下课铃声响的时候,他们都立刻停止工作,并迅速地将各种工具归置到工具箱中,把工作台清理得一干二净,教师逐个地检查工作台,同意后才能离开。接着徒工们拿起扫把和其它清扫工具即刻把实习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他们离开车间时,一切象没动过一样。这种现象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难以想像,这些生活优裕,开轿车来上学的孩子能那样从点点滴滴作起,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使人很受启发。经过这样严格训练的徒工、三年下来,将培养成什么水平的技工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青工经学习、考核毕业后,就有了在建筑行业就职的技术工资格。
如果要升高级技工,不是靠熬年头,而是要进一步掌握一些新技术和综合技术,需要进一步增加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为此,他们就需要再学习。去高一层次的职业学校继续进修提高,然后由行业协会等单位来组织高一级的考试。
考试通过后提升为高级技工,工资待遇也相应提高。这就是德国的成人教育或职业继续教育。全国参加这种类型继续教育的人数很多,经常达到2500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问题,我们的考察比较有针对性。通过参观访问学校及同德方教育界人士讨论,对一些问题获得了回答。”
1.关于“高职”与“高专”的关系问题,德国教育部负责教育法规工作的负责人沃尔富岗博士认为,高等专科教育属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从专业教育上讲,高专与大学相同专业的区别在于它培养在生产和管理第一线进行直接运作的应用性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正好是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致的。从职业教育方面讲,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台阶在于,既要有技术和技能向综合性和先进性方面的提高,又要有专业技术理论的深化和管理知识的补充。否则,它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
2.关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宏观管理体制问题。由于高等专科教育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加密切,它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在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数由州政府举办和管理。因此各州之间的高等专科教育在学制、专业、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安排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州政府保护《教育法》规定的学校“自治权”。据多特蒙德高等专科学校的负责人讲:每年招生计划(专业及招生人数)都由学校提出,州政府不下达指标。计划报到州政府后,州政府一般不提什么意见。但州政府在教育拨款上把握调控权。
3.生源从何来?他们大量的是从实践训练较多的实科中学毕业生中来,这些学生要再经过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两年预科教育,在取得了合格证书后,才能入学。这类学生的比例约占60%,文理中学的毕业生有不少人读高专,他们虽然读过13年书,受过较好的基础教育,但联邦政府规定,他们必须经过至少半年实习才能进入高专学习。如果是普通中学毕业已投身职业岗位三年以上的青年,他们要上高专,必须补修完普通中学比实科中学缺少的文化课程并通过考试。可见,德国进入高专的学生十分注重具有实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不降低对基础文化知识的要求。
4.高专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与,职业实践有关的教学内容。正如多特蒙德高专的一位副校长所说:考察德国高专,抓住了“实践教学”就找到了钥匙。其主要措施:一是有充足的学时。以工程专科为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三项实践教学学时之和占总学时的40%;二是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验证理论,而且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教学试验比较现成化、实验讲义非常详尽,试验结果很容易得出、德:国高专则不同,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和条件,至于方案制定和实验过程设计完全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这成为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三是毕业设计安排3至6个月。我国一些学校现在的毕业设计多数是“真题假做”或“假题真做”。德国高专则要求毕业设计必须“真刀真枪”地解决实际问题,选题来自工商企业或学校本身。题目可小一些。有些毕业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出图纸,而且要出样机,或参加安装、调试,体现设计、工艺的一致性。我们在多特蒙德高专实验室,看到几个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正在调试他们为某动力系统设计的自动化装置样机。四是重视同企业联系,一般都安排一个专门学期让学生去工厂实习,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实习期间工厂派工程师指导学生在生产车间跟班做助手工作。有的工厂给学生一定报酬。许多公司从实习生中发现人才,毕业后招聘到企业工作。实习结束后,由工厂派专人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
5.高专十分重视建设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强调教师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教师的学历资格多数应获得博士学位;二是除外语教师外,必须有五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在任教四年以后用半年时间去对口单位从事应用研究或实际工作,以便教师补充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学校从工厂、企业中聘请有学问、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以便用新知识和技术来充实高专长学并加强厂校联系。同时也补充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从有关资料上看:柏林高专机械系有专职教授30人,兼职教授62人,多特蒙德高专有专职教授220人,兼职教授400人。
据德国教育部统计,德国现有高等专科学校125所,比综合大学多38所,在校学生50多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今后仍然要发展。高专校规模比综合大学小,社区性强,走读生多。全国统一规定设置的专业50多种,约有一半多学生学习工程技术。由于高专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现在全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三分之二的企业管理者毕业于高等专科学校,他们在德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内部的教学与学籍管理上,高专与大学有明显的差别。在大学里,学生的专业选定后,学习安排由学生自己掌握。具体说,每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自己填报下学期所要选学的课程和考试课程。要不要同学校或教授商量是学生自己的事,学校教务部门汇总学生的报表后安排教学计划。大学预定学制5至6年,毕业后相当于我国硕士学位。实际上大多数学生要7至8年才能毕业,据帕塔波恩大学科学技术系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的学生毕业时大部分都二十六七岁了。高专的教学计划统一性强,教学组织比较紧凑,学生平均学四年即可毕业。
一些公众认为:德国高等学校的学制太长。由于这一原因,近年来私立大学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尽管私立大学学费贵些,“每学期视不同学习情况要收取200--8000马克不等的学费,但在私立大学,每周的课时数多,教学组织比较严密,办学形式灵活,一般3至4年的时间,就能结束大学的学习,受到许多考生的青睐。目前被国家承认的私立大学有67所,学校规模较小,在校生共36000人,比10年前增加了50%,现在仍呈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