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中职对口支援:让灾区学生到最好的学校复课
2008-06-19  中国教育新闻网  

字体大小:

让灾区学生到最好的学校复课 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就业

中职对口支援灾区工作有序展开

  近日,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山东、上海、浙江、河南、江苏、吉林和广东等省市制定了对口支援地震灾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方案,选择“最好的地区、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详细部署援助灾区学生转移就学、实习就业和招生等各方面工作。

  河南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江油市。江油市有中等职业学校8所,以冶金、建筑机械专业为主。针对这一情况,该省安排了地处省辖市以上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作为备选学校,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保证来多少接收多少;江苏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目前已在苏南、苏中8市落实了5200人的接收计划;山东省通知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较好的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做好迎接北川县学生的准备工作,可接纳中职学生1050人,近期将有北川职业中学的300多名学生转移就读,首批111名学生已于6月16日到达德州交通职业中专复课。此外,浙江、上海、广东、吉林等地均为灾区学生准备了优质师资和实训条件,6月12日,广元市及青川县首批272名中职学生已抵达浙江,分别被安排到7所重点职业学校复课学习。

  不仅灾区的中职在校生能到最好的学校就读,即将毕业的灾区中职学生在教育部“优先安排、具体帮助、保障上岗”的政策保障下,也能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山东省把即将毕业的中职生安排到专业对口、有订单培养计划的中职学校,经过学校组织的短期培训后,就可到订单企业实习后上岗就业;浙江省为灾区生源毕业生组织专场招聘会,还通过毕业生就业网络,大力推荐灾区生源大中专毕业生;河南省则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努力寻求各种就业岗位,保障灾区所有愿意在豫就业的中职毕业生都有就业机会。

  由于地震灾区部分中职学校设施损失严重,无法正常招生,各地还纷纷出台无条件录取、免收学费、享受资助等政策,保障面向灾区招生的工作顺利进行。

  河南省印制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名录和招生简章,由江油市教育局发送到每个初中毕业班;上海市在原计划跨省招生1100余人的基础上,还将组织重点学校和办学有特色学校继续挖掘潜力,增加在地震灾区的招生计划;浙江省预留3000名中职学校招生计划,用于接纳广元市特别是青川县的学生;山东、江苏、吉林等省都表示,凡是对口支援县愿意到中职就学的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都将无条件地录取他们就学。各地还为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免除学费、课本费和住宿费,给予伙食补贴和其他生活补助,同时纳入当地中职学生资助体系,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所在省和市将提供专项经费,保证灾区学生无后顾之忧。

  灾区的需要就是职业教育对口援助的方向。获悉成都市教育局准备把都江堰市职业学校的3个校区合并,建成一个职教中心的消息后,上海市教委立即把对都江堰市职教中心重建工作的支援纳入上海市教育援助项目,全力以赴做好相关支援工作。据介绍,都江堰市职业学校改建成职教中心后,将承担职前、职后的教育和培训等多项任务。与此同时,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还鼓励职业学校与地震灾区的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帮助地震灾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共同提高办学水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 刘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四川新学期1200万中小学生进课堂 灾区全复课
· 四川重灾区325万学生约75%教室复课
· 四川灾区学校安全有序复课 全省复课率达82%
· 云南盈江灾区4万余学生返学校 实现全面复课
· 云南盈江灾区中小学全面复课 临时教室已建好
· 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服务地震灾区复课
· “爱心送岗活动”呼吁向灾区毕业生提供岗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