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性与校企合作学生工作新视野论坛”日前举行,与会代表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实用人才,需要校企双方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
陈克勤指出,除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举措。校企合作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企业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方面承担的角色将更加重要。以扬州大学为例,该校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农科学院先后联合部分重点农牧企业,使企业全面、提前介入实践育人的有关环节,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卢卫林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一是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的不足,勇敢面对现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关于心智、沟通、信任、合作、责任、决策、执行、协调等内容的教育;二是培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了解自身优劣,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使他们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
负责企业行政人事工作的顾红兵表示,在国外,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有效合作机制。因此,校企之间的合作和接触,需要再“亲密”一些,深入一些。他建议,企业在和高校联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企业要参与修订教学计划,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企业还可以派人到高校担任班主任或编外辅导员,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实现校企双方文化的相互渗透。
陈克勤(扬州大学副教授)、卢卫林(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顾红兵(江苏先尼科化工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