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4值得期待
2014-01-02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六年后、九年后将给我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每位家长在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心中最自然不过的疑问。

  我们的孩子能否在熟练地使用计算机、IPAD,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的同时,依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母语与汉字保持着真诚的敬畏和喜爱?我们的孩子在具有坚强自立品格的同时,能否心中依然有着对弱者的同情、对他人的关照?我们的孩子在学会了独善其身的同时,是否还同时懂得兼济天下?

  许多年前,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很简单,只是希望孩子能走出深山,接受教育,只是希望孩子能有书读,有文化。但是今天,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观念的提升,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似乎有了更多的期许,而随着社会意识文化的多元,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文化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我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似乎也有了更多的担忧。

  培养一个体质健康、心灵健康的孩子,培养一个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孩子,2014,公众在期待。

  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能否具有生动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与丰富的创造力?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教师 王殿斌

  期待实现“起点上的公平”

  教育的公平,是起点上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

  需要正视的是,当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均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有待改变。于是,这样的情形依然可见:当大城市的孩子已经熟练地在互联网上寻找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时,山里的孩子还在为能上一节计算机课而感到新鲜兴奋;当优质资源集中校的孩子习惯了与“特级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孩子却只能通过光盘感受名师的风采;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出国游学、学习各种才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在为下一学期的学费节衣缩食;由于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择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促进教育公平,就要让公平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个孩子不掉队”。因此,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重视和投入,以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便成为家家户户、尤其是教育资源薄弱地区人民群众的期盼。

  2014,实现“起点上的公平”,公众在期待。

  促进教育公平,既要把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还要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

  ——网友 “人到中年”

  期待终身学习渠道更加畅通

  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学习梦:

  在大学期间,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学习两个专业、三个专业,甚至更多的专业。完成学业的时间并不那么僵化与刻板,可以因每个人的能力和生活节奏而不同。在课程选择时,可以打破专业、院校的界限,选择任何一位喜欢的老师的课程。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如果还有知识再提升的需要,无论是英语、计算机,还是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谈判能力,都有专业的学习软件帮助自己查找不足、训练提升。

  学习可以在单位进行,可以在家进行,也可以在旅途中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的成果可以积累为学分,储存在“学分银行”,日后如果再进行学历教育,之前积累的学分还可用抵日后学历教育的学分。

  通过这样的学习体系,我们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贯通,学习不再是一个特定人生阶段的特定任务,而是一个贯穿终生的过程。我们的学习会变得更加从容和因兴趣而出发,不会如今日这般具有强烈的功利心与目的性。我们的学习会变成一种内心的自我需要,因人而异、个性十足,学习也会变成一件更为快乐的事。

  这就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完全意义的“学分制”。

  3年前,教育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共教育部党组: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 以“高品质”激荡起教育改革的澎湃春潮
· 教育领域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 2021:教育部多向发力促改革
· 孙霄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 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改革时间”
· 12位委员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 教育改革,攻坚还要下功夫
· 教育改革发展大事回眸:这5年,中国教育日新月异
· 化解择校难题、提高教师待遇 中央发文深化教育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