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铲除学术不端顽疾 熊丙奇开“导师制”良药
2019-03-04  人民网  

字体大小:

  改革、完善导师制 才能铲除制造学术不端的土壤

  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已经说了10多年了。如何真正做到,才是关键。要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当务之急是建立真正意义的“导师制”,用导师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这需要我国大学全面推进办学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我国研究生培养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导师制。但是,与发达国家由导师负责招生、负责培养、管理和学位授予的导师制不同,我国的导师在这方面的权利很有限。

  在基本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统一管理的培养模式下,导师也就没有“质量”意识。甚至还有部分导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打工仔”——学生称导师为“老板”,为导师的课题、项目服务。究其原因,大学考核评价教师,是把论文、课题、经费、项目作为重要指标的,这直接导致一些大学教师变得急功近利。

  不改革、完善导师制,以及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就不能铲除制造学术不端的土壤。近年来,我国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高校在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实行“申请——审核制”,这是十分重要的改革,主要是落实学校自主权和导师的自主权;同时,国家也在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唯论文论”、“唯奖项论”、“唯帽子论”等扭曲的评价观念。切实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以及评价体系改革,才是最严的治理学术不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优化高考改革方案 必须打破总分录取模式

  按照原来高考改革的部署,2018年我国有17个省推进新高考改革,但有9个省宣布暂缓。这体现了务实的改革态度,同时,也需要直面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优化高考改革方案。

  9个省宣布暂缓高考改革,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需要优化,包括选考科目设计、选考科目考试次数、赋分方式、高校本科招生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等等;二是高中学校师资、课程、场地以及原来的管理方式,满足不了高考改革的需要。因此,进一步推进高考改革,就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参加东南大学自主招生学科基础测试、综合评价学科能力测试的考生进入考场。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在高考改革方案优化方面,目前社会公众主要关注的还是如何选科,是3+3还是3+1+2?已经启动高考改革的6个省市都是3+3模式,前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后一个3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科,浙江还加了一门技术,7选3。有消息称,从去年秋季推进高考改革的8省采用的是3+1+2模式,3为语数外,1则须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2为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门中选2。

  这两类只是减少了几个选择组合而已,并不能解决高考改革方案的根本问题。高考改革方案的根本问题是,主要进行科目改革,而没有在录取制度改革上进一步突破,还是实行按总分录取的模式。因此,这很难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学校、学生和家长会比较功利地对待选科。要进一步优化高考改革方案,就必须打破总分录取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而与此同时,要针对高考改革给高中学校办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高中建设标准,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推进选课走班教学,同时要开展对学生的指导,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管理能力。

  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高学历不再代表“精英”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这标志着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淡化大学生身份。18-22岁的同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大学生,如果还认为有大学生身份,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恰恰会导致大学生难就业。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举行2019年第四场新春新闻发布会现场(来源:教育部网站 )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要求全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每个受教育者在规划学业、职业发展时,不应该再以学历为导向,而必须以提升能力为导向。更进一步,全社会也要逐渐改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意识。大学生就业,就是普通劳动者就业,这有助于形成“能力社会”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很低,大学生确实还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但是,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学历的价值已经降低,假如再追求学历,必定会出现学历泡沫和学历高消费——以前追求本科学历,现在追求硕士、博士学历。这和通过高等教育普及化整体提高国民素养,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发展教育和评价人才,都必须破除“唯学历论”。

  在能力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不是按身份,而是针对其本身的能力和素养。因此,“镀金”之说已无多大意义,包括出国留学获得“海归”身份,现今都已经贬值。要获得好的工作,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而不是靠一个身份就可以轻松就业。当然,这需要我国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此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引导所有劳动者改变重学历不重能力的观念。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为学术不端拉响警报
· 数字化时代的学术不端会让个体学术征信破产
· 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道德建设 抵制学术不端
· 零容忍!中科院对七类学术论著署名行为说“不”
· 211家学会联名发布公约抵制学术不端
· 李志民:有利益相关方的监督才能减少学术不端
· 严惩学术不端光靠“堵” 能行吗?国际上最新做法或可“疏导”
· 不涉及学术不端!北大副校长回应论文被质疑造假:少数论文标记错误
· 零容忍!科技部:严重学术不端人员相关荣誉利益全部清退归零
· 裴钢院士:要严格建立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查处程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