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教育产业化
我国高教产业理念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2001-08-27    史秋衡

字体大小:

  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当今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产业化体制,认为它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应该主要由国家办,但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下,动员地方、部门和集体经济力量兴办,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缓解社会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为了解决日益扩张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严重不足的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育市场充分发育。《决定》明文规定,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对包括教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教育产业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出现以来,“教育产业”几乎成了人所共知的名词,但对“教育产业”的认识并不统一,近年人们更是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我认为,有必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强调产业化并不就是把高校当营利性企业,不应将政府责任与高等教育产业化对立起来。我国高等教育曾经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体制,教育是由政府负责的“公益性”事业这一观念根深蒂固。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产业化浪潮的冲击,这种观念已使我国每年上百亿元教育消费痛失海外。如果我们不解决高等教育需求急速扩张与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这种现象只会愈演愈烈。环境逼使我们走高等教育产业化这条必由之路,渡过高等教育产业理念发展的初级阶段,回到其应有的内涵中来,端正高等教育产业的基本价值观,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国对民办高等教育的不资助和限制政策,不利于民办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但大量的民办高校仍在如此不利的生存环境中,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发展出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高教模式。我们不应由此得出高等教育产业理念主要属于微观层面的错觉,误认为强调产业化就是把高校当营利性企业。如果由此大力反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理念并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限制则大错特错。

  坚持计划性是我们的特色,但不应混淆计划职能与计划体制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政府计划的宏观调控应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产业政策而不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实际上,是否将高等教育视为产业并不取决于它是否营利,高等教育产业化仍需要管理的计划职能。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不能再讲计划。但是,在西方国家,计划仍是政府管理教育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所不同的是,过去我们的计划被提到体制这一不恰当的高度。无论是国际高等教育产业理念,还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或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方针,都符合高等教育产业的计划性要与高校的管理效率相结合的理念。我国曾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将管理过程中的计划职能无限扩展,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三,教育的公益性有助于保护高等教育产业但不能走极端。在高教国际化与高教本土化的结合中,一方面,需要市场调节机制,让高等教育产业化走向多样化发展,将教育“锁”在公益性的盒子里不利于解决高等教育产业的基本矛盾,不利于高等教育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进;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市场是难以封闭的,教育市场的国际化竞争,也迫使各国高等教育都十分注重其产业性。这种发展策略被有关人士称为是对内强调公益性、对外强调产业性。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广泛吸收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民办高等教育将仍是我国未来数十年产业化实践的主要力量。因此,重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产业化起步阶段原始资源积累的重要保护措施。

  此外,积极探讨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和教育产业运作方式是我们的特色,但高等教育产业不能借用传统企业的概念。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观的发展历史,学校个体在市场中模仿企业化在先,强调教育产业的整体规划在后,这个发展历程与国外的历程恰恰相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我国面临着穷国财政办大教育的窘境,现在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更形成了教育财政经费严重不足的境况。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产业的完全非财政投入,使一些人产生了“企业”的联想。在对教育产业理念的认识上,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以偏概全,将传统企业的概念推而广之。科技含量不高的校办产业在许多高校泛滥成灾,创收也曾经成为一些高校的主要任务。这样就使人产生了对高等教育产业理念的误解。他们将营利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等同起来,或将营利视为经营高校的先决条件和根本目的。然而,高等教育是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性质的一种产业类型,绝对不能用传统企业的理念来进行诠释,不能照搬传统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工作目标。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逃避了应有的扶持公益性产业的责任,而恰恰是从规划上、从行政控制上、从经费资助上,对高等教育发展行使应有的整体推动作用,是对内可以适应市场机制、对外可以增强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行政措施,也是强化产业间必然联系的一种教育理念。

  《光明日报》2001年7月12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产业结构现代化对高教结构的影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