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4年两会专题 > 热点话题
教育,为贫困生求学开路
2004-03-10    记者 翟帆

字体大小:

   “国家在今后四年将投入10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在西部372个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8个团场和中部省份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兴建和改建640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缓解320余万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

  2004年2月26日,一个早春的讯息从北京传向全国各地。

  这是国家的承诺。贫困,挡不住求学路。

  “两免一补”,让贫困生沐浴义务教育雨露

  早晨7点半,广东省阳山县高峰镇水尾村小学开始热闹起来,背着小书包的农村娃嬉闹着,争先恐后直奔教室,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听着孩子们这动人的声音,老教师梁路松不禁回忆起改变这个小山村的那件事情。

  2001年9月,一个消息传到了村里,省政府安排了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免收全省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身为小学教师的梁路松得知消息后,不歇脚地走遍了几十户人家,到田头、到山里把正在种田、放牛的孩子带回教室。

  梁路松在田里找到了正在干活的三年级学生梁家喜。梁路松大声说:“你有书读了,一分钱也不用!”梁家喜顿时两脚定在原地,眼泪刷地直流下来,嚎啕大哭!爷爷斥道:“你傻啦?有书读还哭?”

  梁路松说:“叔,你不知道,这孩子是激动,高兴哩!”梁家喜大哭着扑在梁路松怀里。

  在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的清新县高田镇,镇里的西坑小学各间教室坐满了学生。校长张浩中告诉记者,全校260名学生,有50名学生书杂费全免。在免除书杂费之前,开学三四周,他们的座位还空着。村里的农民们都感激地说,党和政府出钱解决孩子的书杂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送孩子读书!

  这些农民的感动源自政府的行动。2001年9月,广东省政府通过省财政专项补助,对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书本费,全省88.8万名中小学生免费读书,免收金额3.32亿元。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有800多万人,这意味着每10名学生中,就有1人享受全免的待遇。

  这是全国首次出现的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制度。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率先为全国做出了表率。随后,北京、浙江、江苏、河北、河南、陕西、青海等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也都相继设立了义务教育助学金专款,对农村贫困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减免义务教育费用。

  由于政府财力所限,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目前只能做到不收学费,而收取少量的杂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为了控制收费水平,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一费制”收费办法,将农村小学生每学年的收费控制在160元,农村初中生控制在260元。但据教育部门调查,在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的比例占了50%—60%,一二百元的书杂费同样让他们难以迈进学校的门槛。

  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台,使义务教育的雨露播撒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

  助学贷款,给寒门学子多彩大学生活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山村走出的那一幕,杜可平至今难以忘怀。

  杜可平的家位于湘中的双峰县,父亲早已过世,母亲守着3亩薄田,拉扯他长大。一年下来,家里的现钱所剩无几。

  1999年,杜可平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随着报到日期的临近,他变得越来越沉默。母亲开始了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们告债,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杜可平终于带着4000元上路了。

  学费是凑上了,可生活费还是没有着落。开学后,尽管学校为和他一样家庭困难的学生准备好了脸盆、暖瓶等生活必需品,饭卡里也打入了足够用一个月的金额,然而,贫困的阴影却时常出现在杜可平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

  正在这时,辅导员告诉他一个喜讯——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制度试点,学校正在受理家庭贫困学生的贷款申请,今后他所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可以靠贷款来解决。

  从此,在高等教育阶段,一个比较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改变了几十万个如杜可平一样的贫困大学生的命运,带给他们多彩的大学时光。

  其实,如何解决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影响人才强国战略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也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自1994年起,中央每年都动用总理预备金1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央部属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截至2001年已拨款11.447亿元。从2002年起,中央财政在总理预备金中每年再增加1亿元拨款,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对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2003年,中央财政又从总理预备金中增拨4000万元,将获得国家奖学金的贫困生增加了1万人。到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10万名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领取到国家奖学金,获奖总金额达4.4亿元。

  与此同时,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等部委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1999年9月,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始在北京、上海等8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试点。按此规定,普通高校中凡是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资助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到足以维持学习和生活需要的助学贷款。贷款利息由政府补贴一半,其余的贷款本息在毕业后开始归还。

  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维护了高校和社会稳定,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从贷了款,心态就变了样”,许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从此甩掉了压在身上的经济包袱,振作起来,安心投入学习。

  济困助学,好事还需办得更好

  现代社会,以人为本,济困助学,情暖人心。资助贫困学生,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好事如何办好,却是很值得探索的事情。

  在义务教育阶段,济困助学的困难主要集中在资助对象的认定标准上。记者在四川农村采访时,当地的县长就对记者说,这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较多,但助学金有限,要使助学金的使用产生更大的效益和效果,必须对资助对象进行严格认定,找出其中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国家或省里能不能制定一个指导性的贫困线?使家庭收入在这一贫困线以下的学生,都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免除杂费并能得到免费的教科书。

  这位县长说,资助制度资助资金的承担主体也是个问题,在他们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仅靠县里的“吃饭财政”是无法承担免除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责任的。这一责任必须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起来,以专项资金的形式下拨到县。县政府也将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发展教育摆在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贫困生等弱势群体的资助力度。

  能否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将直接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去农村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高中阶段入学高峰马上就要到来,高中阶段所需的学费要比义务教育阶段杂费高出许多,这使更多的贫困家庭渴望国家和社会的资助。但我国目前针对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措施,现在几乎还是空白,既没有固定渠道的资助专项资金,也没有享有国家补贴的助学贷款,这一点必须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要把好事办好,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助学贷款也还有待完善。

  教育部学生贷款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的学生人数是79万人,贷款合同金额65亿元。而按照高校20%贫困生的比例计算,一年需要的贷款金额至少是150亿元,目前的贷款规模满足不了困难学生的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贷款银行缺少积极性。此外,贷款进展很不平衡,名牌高校贷得多,一般高校学生很少或几乎贷不到;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好,而越是经济发展较慢地区,需要贷款学生人数较多,却反而进展较慢。

  专家认为,作为学校,有责任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有责任按照政策要求积极配合银行进行贷款管理。作为银行,应坚决落实政策目标,尽力解决学生和学校的困难。目前,确有银行以经办人手少、业务数量多为由婉拒学校正当的贷款要求,这个情况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学生,务必要尽早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学校、银行、学生本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助学贷款这一好事办好。

  【相关新闻】

  广昌扶助特困生 1800名学生顺利入学

  日前,江西省广昌县200多个县直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纷纷来到特困学生家中,给他们送去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品。全县共有257名学生受益于这次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的“1+1”扶助特困生活动。

  为确保广大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去年年底,该县就组织教育、团委等部门对所有贫困学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开学时,采取老师担保、班主任垫付、“先上车,后买票”等方法,让暂时交不起费用的学生先入学。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每学期减免费用40至100元甚至全免。同时,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扶助特困生活动,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帮扶。这一系列举措,使全县1800名贫困学生全部顺利入学。

  郑州高校万名贫困生争做钟点工

  由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家政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为贫困大学生找工作现场招聘会,日前在郑州市文化广场举行。来自省会10余所高校的近两万名大学生参加了招聘会,仅上午半天时间,就有9600名学生与用工单位签订了保洁、家教、护理等10多个岗位的钟点工协议。

  记者采访了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工程学院的几位学生。他们表示,保洁员、护工等岗位虽然辛苦劳累,也许还会被一些人瞧不起,但自己靠双手打工挣学费,一点也不丢人。

  面对火爆的求职场面,几位家政公司的老总表示,大学生积极参加家政服务业,既是他们观念的转变,又为该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对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链接】

  两免一补

  2001年,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国家明确提出“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补助。为保证助学金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助学金专款。此外,中央财政每年还另安排1亿元(2002年为2亿元,2003年为4亿元),用于向未完成“普九”任务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截至目前,中西部已有32%的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了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奖贷助补减”

  “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帮助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农林、师范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助”,是指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补”,是指困难补助。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一定的专款,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10%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生的补助。“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费。国家已经作出规定,对农林、师范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同时还要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贷”,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国家奖学金制度

  从2002年起,中央财政在总理预备金中每年拨款2亿元设立国家奖学金,专项用于对45000名全国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2003年,在继续发放第二届奖学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又从总理预备金中增拨4000万元,为1万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10万名学生领取到国家奖学金,总金额达4.4亿元。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是在中央文明委统一指导下,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组织实施的。这一工程启动时的主要任务是:从2000年开始,每年在西部12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100名当年考入重点高校品学兼优的特困本科生,每人资助2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同时,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由所在院校减免一半。2002年,工程加大了资助力度,将资助范围由西部扩大到贫困面比较大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黑龙江等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