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两会专题报道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组织部署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根据对20个省6.3万多所大、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查出违法收费案件1.2万余件,违法收费金额21亿多元。
广泛存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强烈呼吁,教育乱收费问题非解决不可!
五大环节层层设“卡”,乱收费花样知多少?
“现在,一些学校乱收费名目繁多,贯穿了教育的各个环节。”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陈万志点出了学校乱收费的五道“门槛”:
招生录取环节。“一些学校自立项目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捐资助学费、点招费、提档费等,明码实价,按分计算,拿钱换取录取通知书。”
新生入学环节。“许多建校费、复读费或提高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借读费让‘一费制’政策形同虚设。”
在校学习环节。“一些学校为逃避检查,在开学时不收或少收学费,待学生入校后再另行收取,有的多达十几种。”陈万志指出,广东省某高校,仅2001年到2003年对考试不及格学生收取重修费就达310万元!
后勤服务环节。“这表现在一些学校违规收取课桌椅维修折旧费、水电费、就餐卡费、卧具洗涤费和单车寄存费等。”
离校毕业环节。“此时还要收取就业指导服务费、派遣费、信息费、毕业生审定费、毕业证书费等。”
屡查屡禁屡犯,乱收费原因何在?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大学副校长宋余庆列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贵州查处乱收费案件148件,清退违规收费1132万元,处理有关责任人148人;
广东清退违规收费936万元,处理有关责任人48人;
江西查处乱收费案件34件,清退违规收费670余万元,处理有关责任人38人;
上海清退违规收费2368余万元,处理有关责任人21人——
宋余庆委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查处能否解决根本问题,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文武双修风险费、考务成本费——这些听起来怪里怪气的名目,却是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堂皇的收费项目。国家发改委在检查中发现,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范围,还有的违反收费政策的制订权限,违规出台收费政策和文件,截流、挤占学校学杂费收入。还有的违规批准义务教育的学校举办实验班、特色班、双语班,并高额收取费用,形成事实上的“校中校”“校中班”。
“乱收费成风还与教育主管部门巧立名目,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充当学校乱收费的‘保护伞’有关。”陈万志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越权制定收费政策。如辽宁某重点大学违规收费313万元,其中政府行为达153万多元。二是截留、挤占学校学杂费收入,加剧学校经费短缺。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按学校收费总额的10%到30%的比例统筹,用于平衡财政收入,最高的在50%以上。三是搭车收费。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以评比达标的名义向学校摊派各种报刊、书籍,变相向学校收费。
消费怪圈“圈”住发展,乱收费痼疾如何根治?
“乱收费带来的一个恶果是导致了一种消费怪圈的出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陈万志画了这么一个图示作说明:启动教育收费——试图扩大内需——教育收费冻结即期消费资金——家庭教育储蓄剧增——内需不旺、消费低迷。“为什么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人们依然尽力储蓄?相当重要的原因要用于未来子女教育支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副主委于小文指出,目前高校的学费水平已大大超过了群众的承受能力。在广州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表示对子女教育费用“完全可以应付”的家庭仅有两成半。
“根治乱收费‘痼疾’,先要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分配失衡,教育资金盲目投放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制度走过场,违规处罚欠力度等问题。”
如何标本兼治,委员们“对症下药”: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据了解,目前城乡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水平差距很大。2001年,小学生预算经费最低的省,生均只有356元,仅相当于最高省的十分之一。“重点要追加对贫困山区学校、农村学校的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另外要增加公共教育投入,让国民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共享经济增长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措施。”陈万志说。
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资金的使用率。“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重点学校收取择校费、点招费、转学费等各种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和捐款等越来越多。”委员们指出,要重点抓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分阶段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逐步扩大免费范围。此外,还要改变现有资金的投入方向,避免重复建设等。
三要综合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完善多方筹措教育发展资金的机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收费的透明度、公开化,同时要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力度。
委员们指出,现在一些地方由于受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干扰,查处乱收费行为普遍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处罚难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将学校乱收费账上缴财政,财政又返给学校等等,这些问题如不纠正,制止乱收费就难以取得实效。
相关专题:教育部坚决整治教育乱收费
>>>> 进入两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