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大代表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书为本的学历教育,要向以人为本的创新能力教育方向转变。只有加快这种转变,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中央提出要“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那么,更大的精力应该放在哪里?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认为,更大的精力应当用在深化教育改革上。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也要看到,我们的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培养的人才不够,教育质量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代表注意到其中的关键句:“优化教育结构,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洪宇认为,层次、类型、布局、结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发展高等教育要积极稳步,稳步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积极发展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周洪宇说,由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尚属稀缺资源,形成“过度竞争”就成为必然。只有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教授刘冬荣认为,当前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目前还存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中教育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规模偏小。高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也不平衡。此外,高等教育本身也有一个结构问题。刘冬荣对记者说,“五个指头都不一样长,高等教育应当保持一种差异性,让本科、专科都各得其所。”
对于教育部确定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代表们普遍表示赞同。许多代表认为,“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下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处理好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要把质量放在教育发展的第一位,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追求规模效益。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注意节奏,并始终注重质量的提升。总之,规模、质量、结构、效益要统一。
展望未来,两会代表、委员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教育一定能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