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4年两会专题 > 热点话题
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主体
2004-03-15    记者 黄勇

字体大小:

    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来自安徽、陕西、浙江等多个省区的近百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尽快修改已颁布实施1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执法主体,以改变该部法律在实施中的“疲软”现象。记者13日获悉,此项建议已被列为大会正式议案。

   议案发起人方春明代表、童海保代表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但原则性较强,执法主体不明确。如该法第26条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这条规定对儿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但它没有明确谁是责任主体,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不履行责任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由于主体不明,一个地区或部门是否认真执行该项法律,违法的事件和情况是否严重,都没有法律上或行政上的制约,往往只能依赖领导的认识水平,这使得法律的尊严和强制性都大打折扣,对执法情况的有效监督和考核也无法进行,最终导致法律条款缺乏可操作性。如目前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方面,因执法主体不够明确,造成文化局、工商局、公安局、体育局、税务局多头管理,都有为或都不为,而“赌博、色情、毒品、恐怖”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首当其冲。

   代表们建议,在对法律的修改中,首先是要确定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行使保障未成年人权利工作,让他们为未成年人的利益代言,负责宏观的管理考核,监督法律的实施。在这部法律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各部分内容中,要进一步明确各主体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细化教育、工商、公安、卫生、民政、司法、文化、出版等机构应尽的职责,避免出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空白和扯皮现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