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05年两会专题
两会聚焦:义务教育能否延长3年
2005-03-14    

字体大小:

  “12年义务教育”,在今年的两会上,这一概念多次被代表委员提及,有的代表甚至写出数千字的议案,呼吁国家将“12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新目标。9年还是12年?中国的义务教育能否延长3年?这一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话题,成为会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

  代表呼吁 延长3年有四大理由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刘卫星等代表,在对安徽、河南等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进行调研后,今年两会上正式提出议案,列举了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四大理由。
首先,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被迫大量使用低水平工人。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淘汰率的状况,正使我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
第二,可缓解未来就业压力。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4亿人。如果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可使部分人口就业时间推迟3年或更长时间。
第三,为贫困家庭子女送去“知识资产”。普及12年义务教育就是增加下一代人的知识资产,提高未来就业能力,这对许多农村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是“雪中送炭”。
第四,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三农”核心是农民,农民关键是素质,素质症结是教育。12年义务教育,可以使农民受到高级中等及以上教育。

  各地做法 北京实行广东否定
近年来,关于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讨论此起彼伏。北京市已经宣布将逐步实施12年义务教育,上海甚至说早已实现12年义务教育,正在朝14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迈进。但是,各地也有不同的声音。
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对广东省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广东省率先实施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进行了答复,实施12年义务教育没有充足的生源、充足的经费和教师。
对于“生源”一说,刘卫星代表认为,实施12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给予公民的一种福利,与生源多少没有关系,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可以享受12年义务教育。对于经费和教师一说,刘卫星认为,实施12年义务教育只是一个教育目标,并不是一个教育达标,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分片实施。


趋势分析 推行时机基本成熟
刘卫星认为,目前我国逐步推行12年义务教育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已近94%;综合国力增强,经费有保障。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这为我国实施12年义务教育创造了经济条件;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级中等教育出口过窄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为解决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带来的升学压力提供了契机。


百姓调查 得到答案一致赞同
延长义务教育,百姓怎么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基层代表和普通群众,得到的答案是一致赞同。安徽团代表余的娜说,“咱们那地方不少孩子,读完初中不是考不上,就是没钱交学费,能读上高中的只有20%。”余的娜说:“十四五岁的孩子,打工没人要;在家种地,又没有力气。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又管不上,孩子游手好闲,时间长了,就去偷牲口、偷摩托车。职高和高中能不能降低点‘门槛’,让农村孩子多念几年书?”
大学生程国蓉说,为读书,家里花了很多钱,父母成天省吃俭用,看着心里不是滋味。要是实行12年义务教育,家里能少拿点学费。
北京市民秘育珍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百姓生活得到很大改善,逐步实施12年义务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强国家未来竞争力有很大好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