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北京河南大厦前,远远地,她迎着我快步走来,胸前的红色代表证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一所民办职业中专的创办者和领头人,20多年办学的苦辣酸甜,使李海燕跟职业教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20岁开始办教育,从办职业培训班做起,如今在河南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已经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回顾和丈夫一起的创业经历,李海燕一脸平静:当初两间租用的教室,十几部缝纫机开起来的培训技校,现在已发展成占地66亩,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在校生近3000人,集服装剪裁设计、驾驶维修、电子电器等十余个专业为一体的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现代社会不但需要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更离不开熟练的技术工人。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而且使他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能勤劳致富。”本着这样的思想,李海燕在办学中始终以学生能掌握过硬的实用技术为出发点,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坚持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20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6万多人,近4万人就业于大中城市知名企业。北京松下电视机厂、广东美的空调厂、深圳步步高电器等企业都有该校的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毕业生们,带着“海燕”的名字“飞”到全国各地……
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学生就业率高,吸引了当地的学生纷纷上门。每到招生季节,海燕职专都是门庭若市。来的人多了,而学校的“学席”有限,不得不把一些孩子拒之门外。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海燕”学本事,甚至给校长跪下。本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而办学”的李海燕坐不住了,学校先后三次征地扩建,每一次搞建设,她都心力交瘁。但为满足当地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李海燕无怨无悔。
周口是个农业大市,仅残疾人就有43.2万人。如何使这部分人尽快走出困境?李海燕想起豫东农村的一句土话:
大小学个艺,胜过几亩地。学门技术就等于掌握了谋生的手段,可以受益终生。于是她在学校的招生简章中加了一条:“残疾人优先入学,并视情况减免学费”。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次“两会”期间,李海燕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她分析说,以河南周口为例,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每年17万初中毕业生,只有8万左右能考入高中,近10万毕业生流入社会,这些人要在社会上求得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减少他们就业的盲目性,这不仅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
李海燕告诉我:开完“两会”,学校的新一轮建设即将启动,为了更多的人能接受职业教育,已过不惑之年的李海燕决心再拼上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