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四川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始终坚持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快速推进,四川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89年到1998年的10年间,有占民族地区总人口近90%的33个县和另100多个乡镇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占民族地区总人口15%的2个县和另40多个乡镇基本“普九”;7-12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3.3%,其中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到86.6%;27个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达65%。
四川是祖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大省,有世居少数民族13个,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的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大小凉山,那里平均海拔二、三千米,经济相对落后,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种种自然的、社会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根据教育规律,针对四川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阶段特点,在校点布局上提倡农区分散办学为主,牧区集中办学为主,半农半牧区低年级分散办学,高年级适当集中办学;在办学形式上,结合自治州幅员辽阔、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和游居游牧的生产方式等实际,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现在阿坝州有寄宿制学校220余所,在校寄宿学生260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23%,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兴办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在高半山地区和边远牧区,对促进当地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言教学方面,认真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好汉语的同时,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语言环境,坚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双语教学体制。其中,藏民族聚居的牧区90%以上的学校实行了双语教学,羌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使用也正在进行试点。
该省汶川县今年实现了全县“普九”。在推进“两基”工作中,该县首先健全机构,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和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局设置“普九”、扫盲办公室,在各乡镇建立相应机构;其次,落实政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普九”、扫盲工作政策,每年定期召开1至2次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教育工作,提出了“千方百计抓普九,竭尽全力保投入”的指导思想;再次,县人大将教育执法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年一次的“普九”、扫盲执法情况审议。县政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普九”扫盲工作进行观察、调研,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再次明确责任,将教育特别是“两基”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并作为考核有关责任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实施完善了县、乡层层负责的“两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四川省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加大了投资力度,先后出台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的25%用于教育;三州开发基金中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70%用于教育;三州财政包干补贴年递增5%基金主要用于教育;从1995年起,每年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100万元;给民族地区安排世行贷款项目县9个,贷款485万美元;1995年与1997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第二、第三片共纳入28个县,中央和省投入1026亿元。1997-1998年,四川省第一、二期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工程总投入2000万元。韩 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