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革”时期的毁灭性破坏和地区行政区划的几经变更,曾经有过辉煌发展的兴安盟民族教育,到1978年乃至1980年兴安盟复建时,达到了最低谷,只有为数不多的如乌兰毛都等几所中小学保留了民族语文授课或加授民族语文。
兴安盟恢复建制后,民族教育重又获得新生。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二十年来,我盟民族教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全盟民族学校的办学、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一个能够基本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基础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前不久,我盟成功地承办了“全区民族教育现场工作会议”受到了自治区领导以及与会的兄弟盟市各位代表的一致好评。
目前,全盟民族幼儿园7所,民族小学540所,民族初中43所,民族高中6所,民族职高6所。有蒙汉合校的教育学院1所,教师进修学校4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电大分校1所。全盟民族中小学在校生有84802人,全盟中小学在校生中民族学生占46.74%。全盟蒙授小学、初中分别有专任教师4775人、1917人、276人,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0.27%、78.18%和71.55%。
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校校实现了“一无六有”,所有民族学校都配有阅览室、仪器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配备了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和图书资料,大多数学校基本达到了自治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验收标准。旗市所在地民族中小学电化教学设备配备,达到了国家二类标准,并装备了新三室。现有32所民族中小学建起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其他民族学校也基本实现了校舍砖瓦化。相当一部分民族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达到了同类学校的一流水平。民族地区小学生入学率为99.1%,巩固率为99%,小学升初中入学率为86.5%,巩固率为96%,初中升高中、中专升学率为61%。民族学生的各科会考成绩已连续5年排在全区前列。民族学校高考上线绝对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2000年达到了711人,同比上升幅度为76.43%,升学率达到了52.6%。
在全盟民族学校中,已先后有60所学校被盟委、行署和盟教育局命名为“民族学校管理先进单位”,有14所学校被评为盟级义务教育示范校,盟级明星校2所,已创建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1所,义务教育示范学校10所,义务教育实验学校2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