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16大专题
“两基”:谱写中国教育新篇章
2002-09-25    记者 时晓玲

字体大小: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两基” 改变了中国命运

  位于中原大地的河南省有近一亿人口,与人口第一大省地位相称的,是河南省庞大的基础教育规模。

  1770万在校中小学生,使河南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也使得河南基础教育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

  1985年,全省只有61个县普及初等教育;但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在华夏大地的时候,经过艰苦卓绝奋斗的河南人已在全省150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

  15年前,全省中小学校连木制课桌凳都十分缺乏,如今全省中小学实验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配备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三类以上标准。

  鲜明的对比是一次激情回眸,这样的成就凝聚了多少智慧和创造,又经历了多少坎坷与奉献。

  穷省办大教育——河南基础教育的这种现状是中国基础教育实现“两基”并创造历史辉煌过程的一个缩影。“两基”改变的是中国的命运。

  “两基” 首先是政府行为

  到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党中央结合当时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国际竞争需要和“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刻冷静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选择。

  实现“普九”是一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奠基工程,它势必改变中国命运。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努力加大教育投入,为确保“两基”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在实施“两基”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抓教育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把主要领导抓教育的实绩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两基”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两基”中的责任,强化政府办学行为,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确保义务教育资金投入。1997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达80.49亿元。经过几届政府的不懈努力,1997年浙江省通过了国家教委的“两基”总验收,成为继京、津、沪和江苏、广东之后全国又一个通过验收的省份。

  200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工作组宣布赤峰市松山区“两基”达标,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中,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松山区的“教育乡长"白云生。7年时间,白云生走了3个乡镇,对十几所学校的新建、改造,使他的名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鞭炮声中被砌进了座座崭新的教学楼。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各级党政领导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得实施义务教育由单纯的教育行为变为坚决的政府行为并继而化为广泛的社会行为。

  “两基” 民族辉煌的基石

  “两基”是我国20世纪最宏伟的计划、最伟大的壮举、最艰巨的工程。

  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困境中腾飞,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两基”工作首先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入手,实现了“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实现了校舍、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六配套”;在实现校舍改造的基础上,各地进行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基础教育划时代的改革,狠抓义务教育的普及,在普及初等教育基础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两基”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1991年的11年间,我国多渠道筹措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经费达1071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为357亿元,社会集资、捐资等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700多亿元,共修缮、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总面积6.72亿平方米,使全国中小学危房占校舍面积的比例由1981年的15.91%下降到1991年的1.6%,其中有13个省(区)降到1%以下。全国还添置课桌凳1.16亿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亿元,图书资料总值11.98亿元。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改善中小学职工的住房条件。1981年至1990年,全国城镇共投资49.92亿元,建成住房2111.6万平方米,计40.61万套。人民群众高兴地把这一欣欣向荣的景象,编成歌谣传诵:“‘一无两有’‘六配套’,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过去那种“找学堂不用问,瞅见破房只管进”,“泥巴屋,泥巴台,里边坐着泥巴孩儿”的中国广大农村校舍的破旧状况,如今早已变成历史的陈迹。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到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实现“两基”,15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

  截至2000年底,全国通过现阶段“两基”验收标准的县(市、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已达2541个,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8.6%,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京、津、沪、苏、粤、浙、吉、辽、闽、鲁、冀11个省(直辖市)通过了教育部“两基”评估验收,全面实现了现阶段“两基”规划目标。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已达到19307.3万人,比1990年增加3111.6万人,增长19.25%。

  2001年6月11日至12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关于基础教育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基础教育在“十五”期间的任务,并提出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治本之策。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调整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重点,为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开创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个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百年梦想,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变成了现实。

  “两基”是中华民族为辉煌灿烂的21世纪铸造的牢不可破的基石,“两基”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后劲和造就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的奠基工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千秋基业。从现在起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为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生源,为国家专门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人才和劳动力储备。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那样,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两基”,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成就】“两基”辉煌再现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之一就是实现了“两基”目标。截至2000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目标的县(市、区)达2541个;实现“两基”的人口覆盖率达85%以上;全国已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了“两基”。这个成绩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在世界教育史上堪称奇迹。

  “两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从1985年到2000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96%上升到99.1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68.4%上升到94.89%;全国初中阶段入学率由36.76%上升到88.6%。15年来,九年义务教育总规模从17384.4万人增加到19307.3万人,增长11.06%。广大适龄儿童少年得到了更多的就学机会。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20世纪80年代解决“一无两有”基础上,90年代集中建设农村初中。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2000年校舍总面积5.86亿平方米,比1989年增加了1.27亿平方米。实现“普九”的学校仪器设备配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一、二类标准。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与1985年相比,2000年小学教师合格率由60%上升到96%;初中教师合格率由27.5%上升到86%,分别提高了36和58.5个百分点。

  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与1985年相比,2000年全国小学校均规模由160人增加到235人,增长约46%。初中校均规模由520人增至约1000人,增长80%以上。

【扫描】1.“大眼睛”的愿望实现了

  “大眼睛”苏明娟是国家在实施“两基”过程中“希望工程”救助的贫困孩子之一。11年前,安徽省大别山区金寨县桃岭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女孩那双渴望上学和求知的大眼睛曾深深打动过无数人的心。从此,这个名叫苏明娟的“大眼睛”女孩成为“希望工程”救助农村贫困孩子上学的标志性人物,更成为千千万万如苏明娟般贫穷又渴望读书的农村孩子的代表。

  10年的时间,苏明娟感受过太多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孩子上学的关爱和资助。在这里,我们不妨把镜头从“大眼睛”的身上挪开,回望一下“两基”进程:

  为了让更多的苏明娟不因贫困失学,原国家教委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提出了“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

  以县为单位提出“三步走”步骤,即1996年在40%至45%的人口地区“普九”(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1998年在60%至65%的人口地区“普九”(经济发展中等人口地区),2000年在85%的人口地区“普九”(经济发展中等地区和少部分贫困地区)。

  以省为单位,把全国划分成“三片”: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9省(市)为一片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海南、陕西、四川、重庆13省(市)为二片地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区)为三片地区。

  为确保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实现,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九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基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旨在帮助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宏大教育工程。这项工程总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资39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配套经费78亿元。

  国家还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四期共3.8亿美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共投入60亿元人民币。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还设立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建立了两年表彰一次“两基”先进地区的制度;开展了“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程”。国家计委1983年设立了“普及小学教育专项”资金,投资18.7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投入60亿元以上;1995年又设立了“国家扶贫教育工程”专项投资,集中支持贫困农村小学校舍建设。同时,国家税务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国家审计部门加强了对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社会各界也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资助特困家庭和儿童。共青团中央实施了“希望工程”、全国妇联实施了“春蕾计划”。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事业。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为“两基”热心捐款捐物。

  11年后的今天,“大眼睛”在中国政府全面实施“两基”的进程中,在政府和社会无数热心人的关爱下,不仅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成了安徽大学的一名学生。

  与苏明娟一样,无数有着相同贫困命运又渴望读书的农村孩子,正是在中国政府发动和组织实施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完成了学业,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改变了中国农村无数个苏明娟的命运,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2.舒一平的心情舒展了

  湖南省石门县是一个靠近湘西北的省级贫困县,舒一平在这个山区贫困县做了多年的教委主任。亲历过石门县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艰难的时期,也感受过石门“两基”达标后的欣然。可谈到农村教育,舒一平的心里仍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块垒。

  当中国历尽艰难坎坷和卓越奋斗,在85%的人口地区基本实现了“两基”后,农村教育的发展形势依然使人难以乐观:多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不断下放,乡财政和农民群众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主要责任,乡镇以脆弱的财力承担着主要应当由国家来承办的基础教育事业。财权与事权的极不相称,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难以建立,基础教育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地方教师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正常运转经费和危房改造、校舍建设所需资金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今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这一重要决策,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办学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调整,大大增强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坚决措施,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百分之百收归县管,教师工资发放百分之百放到县里统一归口。两个百分之百,一个保证了农村教育的正常投入渠道,一个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湖南省委、省政府抓的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就冲这,舒一平脸上露出了以往难得一见的笑容。

  舒一平说,“普九”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对石门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我这个教委主任80%的精力仍然要放在跑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发放上,很难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农村教育内部改革和发展。现在我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进行教育内部改革,抓农村教育质量了。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别,“普九”只是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问题,却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期望早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中央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之后,为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一系列果断决策和各地政府从实际出发采取的切实措施,使舒一平这样的县教委主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感受不仅舒一平有,许多从事教育多年的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校长都由衷感慨:中国农村教育的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春天到来了。

【备忘录】

  1.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规定于当年7月1日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2.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3.1992年10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并确定了将“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4.199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将“两基”作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奋斗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0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以县统计占全国总人口85%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5%左右;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

  5.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两基”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指导方针和实施步骤。

  6.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九五”规划。

  7.1997年,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把实施“两基”作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提出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从而使实施“两基”的目标写进党的文件,写进国家法规,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大事。

  8.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西部和民族地区挂职团干部高校学生座谈学习十六大精神
· 高中发展要坚持创新
· 建设小康目标符合国情符合民意
·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培育民族精神从本国史教育开始
· 教育科学界座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
· 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教育创新
· 教育理论创新作更大贡献
· 藏文教材:协作走出辉煌路
· 贯彻十六大精神 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