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劳凯声:教育本身没有很好适应社会变化
2002-03-2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 劳凯声教授

字体大小:

  最近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我认为这都是当代大学生中一些极端的和个别的行为。就事论事,每代人都有这样一些极端的事例,个别事例并不能代表这代青年的共同行为方式。

  我们有些人只看到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忽视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应该说,这一代青年人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社会变量给他们的社会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最近两年多,我做了3个涉及青少年发展状况方面的项目:一个是对高中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涉及23个省市1.2万个样本;一个是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涉及10个省市的8000来个样本;另一个是网络文化及教育对策的调查研究。接触了大量的案例之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代青年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值都过高,造成孩子面临较大压力,并导致青少年产生行为方面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青少年面临的环境压力比过去要大得多。这代孩子尽管在物质条件方面比过去要好,但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比过去要大得多。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今天的孩子所感受到的那种压力。社会不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问题独立地做出决定,我们的前途、事业都是由社会安排的。在那个年代,我们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当然也就谈不上竞争和压力。

  但今天的孩子要面对竞争,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要独立地做出人生选择,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它把才能和机会、努力和报偿统一起来了。但是,某些做法又非常残酷,比如一次考试定终身,使得青少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是青少年柔弱的身心所不能承受的。

  在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因身体受到伤害而住院的学生达到5%,其中还不包括未住院的和精神受到伤害的,更未包括受到隐性伤害的。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孩子对伤害的感受,比如50%以上的学生在受到体罚或变相体罚后曾产生过死或以死抗争的念头。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成年人应有的重视,相反他们更关心孩子的成绩,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认为打骂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

  再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代孩子与以前的孩子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变迁的社会里。社会变迁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最近五六年,这种变化已经突出地体现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形成了明显的代沟。我与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以前我从来没有感受到我们在沟通上有什么问题,可如今我经常会感受到代沟的存在。与此相对应的,是成人社会仍然在用一种非常传统的观念教育孩子,这必然会出现问题。教育是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可我们教育本身就没有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我曾经接到过一封来自山东某大学毕业生的来信,他毕业后三次就业三次失败,感到万念俱灰。他认为读了十几年的书并不能帮助自己立足社会,找到人生价值,于是沮丧得想自杀。其实如同那个伤害家人的大学生一样,现在青年人这种对社会的不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实际上很多成年人也存在着不适应社会的问题。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代人要互相学习,成年人应该试着去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文化。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但是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不是自觉地去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而是单方把意见强加给孩子,这种教育最终必然失败。(记者 原春琳整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人大代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 河南:学生健康状况将实行动态监测
· 辽宁中学和大学今秋要上艾滋病预防课
· 重庆海南江苏预防“非典”确保师生健康
· 3千万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家长70%不合格
· 教育部部署首次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 “中国心理导向网”网站开通
· 中学生健康令人忧 身心均呈亚健康态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