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公款上学,教育的另类黑洞
2002-08-30    徐水平

字体大小:

   近两年在外采访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会发现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在他们递给你的名片上不仅会标明“某某书记”、“某某局长”之类的官职,而且有时还会有“金融博士”、“法学硕士”之类的头衔与那些显赫的官职并列在一起。而不少地方在汇报当地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时,也常强调有硕士若干、博士若干,以证明其领导班子的“层次高”。笔者起初对这些变化也觉得可喜,认为这是公务员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后稍微了解一些内情,便觉得这种领导干部“考研”、“读博”热存在一味追求文凭的倾向,确实令人不安,里面更隐藏着中国教育消费中的一个巨大黑洞。 毋庸置疑,随着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变,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领导干部中的高学历者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这是一种客观发展趋势,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权力融入到了学历教育中,就衍生出畸形的“公款上学”现象。

   有报道说,湖南省某贫困落后地区,许多老百姓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可大部分县级以上的主要领导,为了自己的升迁,却纷纷花公款“读研”、“读博”,光学费就花去近百万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这部分官员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大都是大学本科或者大专毕业。在他们毕业参加工作时乃至个人官职的升迁中,没有学历的压力。他们是政治上的成功者,经过十几年的拼搏,权力和位置都有了。而90年代以来,大批高学历人才进入政界,他们的学历压力已悄然形成。但是对他们这样一些身居要位、年纪已过不惑之年的官员来说,再去脱产读研、考博已不可能适应这种需求。此时,社会上兴起了"在职研究生热",各大学、科研院所、党校纷纷打开大门,招收在职博士、在职硕士,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在职研究生班,批量生产"高学历人才"。于是各级官员纷纷加入了这股大潮之中,在职攻读高学位。

   他们手中掌握的或大或小的权力,为他们“读研”、“考博”提供了诸多便利。也正因为权力介入它不应介入的领域,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因为权与学、钱与学紧密的结合,这些人上学的费用,包括学费、往返于当地和学校的费用,甚至"孝敬"导师的礼物,都不会掏自己的腰包,而由国家财政或单位小金库兜着,这就加重了财政负担。有的单位甚至对公款上学有明确的规定,地厅级干部“读博”,县处级干部“攻研”,一般干部“专升本”。许多单位还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报销全部学费或者部分学费。可以说,"公款上学"在一些单位和部门空前繁荣。据一项针对北京某大学投资管理研究生的情况调查,这些人基本上来自国家大机关、国有商业银行、或大型国有企业,公款上学占绝大部分。如果巨额花费能够使领导干部把多年的实践积累和政治磨练进行理论思维的锤炼和知识的拓展,从而促使其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也算是花得其所。可惜,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读研”的目的只是一纸文凭,以求在官场上增加一些竞争的筹码。抱着这种学习目的,他们的学习态度、认真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文凭的“知识含量”也就不用多作分析了,执政能力又何以提高? 因此,有人认为,这种“文凭热”、“学位热”实际上是以形式代替实质、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其次,在争先恐后开办专以领导干部为对象的培训班中,高校也日愈市侩。他们招生的标准再也不是品学兼优,而是领导干部的职位高低办培训班成为学校和领导拉关系的途径,看好的是"钱途"。在和普通报考者的竞争中,领导的"官位"往往成为学校、导师取舍的决定性砝码。据一位朋友介绍,因为他们单位的头在某高校研读博士学位,因此单位在去年该校校庆时捐赠了5万元,以示庆贺。单位上的人虽然对这种公家的钱、公家的脸却是私人交情的做法很有意见,但因为是"头",谁也不敢吭声。这种文凭和权力结缘在侵害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辛酸的故事:经过几年的努力攻读,他终于在某著名大学法学院的博士入学考试中成绩名列第一,但最后竟被排除在三个招生名额之外,被录取者清一色是来自司法部门相当级别的领导。导师的教诲可谓“语重心长”:“博士哪是考上的?”

   “公款上学”的泛滥必然导致文凭和学历的贬值、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准的降低,教育的公信度下降,而且这也成为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贪官污史中,许多人就在学历文凭上动过脑筋,玩过花招。巨贪胡长清就是“玩”学历的高手,但无可否认,“玩”来的学历曾为其肮脏的灵魂披上耀眼的光环。因此有关专家呼吁,要完善公款上学制度,对于领导干部公款上学,是谁想上就上,还是要有一定比例限制?学习是不是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学费才能由公款支付?由谁来检验领导学习效果?这些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以使领导真正学有所成,国家花的钱产生应有的效益。

   要有效遏制文凭有名无实现象的存在和蔓延,还要求组织部门提拔、任用干部时,要看文凭,更要看实际工作能力、政绩和在群众中的口碑。"一味追求"来的文凭不仅不能作为提拔的根据,相反,公款上学得来的学历文凭中透露出的信息,倒值得组织部门警觉。

   当然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抬高毕业的门槛,规范办班的行为,都是堵住公款上学黑洞的必要举措。学历文凭中的真实度最终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守住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开始清查干部学历
· 教育支出增长过快 半数家庭难以承受
· 教育费附加为何征收难?
· 教育消费黑洞有多深
· 教育,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
· 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
· 重庆提出教育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 四川今年教育工作三大要点:发展 创新 质量
· 教育:这样在无声无息中进行
· 江苏明确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