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新理念
2003-04-29    康宁 杨东平 周大平 周作宇

字体大小: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是公民社会的教育需求,也更应是公民社会的教育理念。

  学习之邦

  我们认为,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学习可以兴邦;学习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学习可以立人。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加剧,同时直接使我们进入了国际学习的场域;信息化向我们提出软硬两方面建设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外接世界、内联僻壤成为可能;市场经济调整着我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调动了我们的教育需要,刺激着我们的学习欲求。为进民德、启民智、开民力,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习型社会是知识型社会的必然产物。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主动学习将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不再是学校一个实体,而是以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学习型组织所组成。因此,倡导一个学习型社会是迎接知识型社会,实现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社会跨越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要把学生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真正的学习之邦应该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神州大地处处是学习企业、学习社区和学习家庭之类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每一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将包含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人生。

  教育关怀

  教育关怀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从教育的途径在总体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是富人还是穷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是沿海人还是内陆人,是平原人还是山区人。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家庭的遗传素质差异是无法改变的;地域性文化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短时内难以改变的。一个人一出生就比另一个人有着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资源乃至社会资本,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社会分层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

  然而,承认差异、承认不平衡、承认分层并不是默认其存在的理由,也不是对此表示无可奈何的借口,相反,它应该成为我们努力要改变的现状。人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家乡,但只要他拥有健全的大脑,只要他有学习的条件,只要他有教育的机会,他就不会陷入命运决定论的泥沼,他就有可能摆脱分层给他带来的负重。他就有可能在自己求得流动和发展的同时,像亚当·斯密所揭示的那样,作出有利于公共社会的贡献。所以,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未来,关怀教育就是关怀未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我们无法想像出自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未来社会是远离正义的社会。正义的社会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创造。教育就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利器”。

  社会公平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教育首要解决的是起点的公平问题,在全社会几乎所有环境都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教育不能放弃它自身特有的缓冲社会矛盾的重要功能。教育关怀和教育公平是同等程度的概念。教育关怀的核心是关注并致力于改变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各种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由于各种差异带来的歧视。教育关怀的对象是全社会,主体也是全社会,它的主体尤其是那些在经济、文化、地理等环境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政府作为社会资源和价值的整合者和管理者,乃是教育关怀最大的责任主体和义务主体。

  以人为本

  没有学习之邦不会有小康社会,没有教育关怀不能维护社会公平,学习之邦总归是学习者之邦,教育关怀终究是对人的关怀。而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假设。

  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法。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乃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人的需求层次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由维持基本生存,保障物质生活条件转到以追求个性发展,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丰富人的精神享受为主,既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约束的过程,也是人对自身发展的自我认识过程;教育由单纯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进而成为追求实现人的幸福生活的重要目的,并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也有有一个漫长的甚至艰辛的认识历程。当一个社会不再以生产指标和经济增长为最终和惟一目的时,当一个社会开始把人的最终发展与幸福作为生活追求目的时,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响亮提出追求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我们所处历史阶段的一种既理想又现实的价值表达。

  教育品质

  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品质。教育品质包括体系品质、组织品质、内容品质和方法品质。它关涉我们为学习设定的格式、选择的材料,以及组织的活动。灵活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充满合作和乐群精神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是基本单位)、精到而有趣味的学习材料、生动活泼而涌动创造激情的教学活动、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系统,是教育品质提升的方向。

  教育应该教人学会认知,获取理解的手段;教人学会做事,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教人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使人在不断发展中日臻完善,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并使他的人格健全,生活多彩,思想活跃,表达方式丰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学会召开2003年工作会议
· 2003年度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召开
· 四川民族地区受教育人口大幅增加
· 朱镕基:西部开发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 哈尔滨:性教育展引来万余人参观
· 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众多世界名校亮相2002国际教育合作周
· 2002年国际教育盛会十月亮相北京
· 百名专家共同关注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创新
· 山东启动民族精神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