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学要花多少钱?怎样才能少花钱?这些过去只有学生家长才“精打细算”的事,如今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做了。这是河北涉县近年发生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使长期以来困扰学校的收费偏高问题一下子得到了根治,学生上学的“花费”大幅下降。
针对长期以来教育收费居高不下,群众意见很大的状况,涉县文教体育局下决心从源头上开始治理,但这个“源头”在哪里,找不准“源头”,治理效果就不明显且难以持久。过去,涉县文教体育局也曾认为“源头”在于制度不严,执行不力,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严防“乱收费”的制度,如一证(收费证)、一卡(收费卡)、三统一(收费标准、项目、依据)制度。再如“四公开”制度,即对学生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一季度一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上述这些制度实行后,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并没有使收费完全“缩水”,有的学校仍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千方百计提高收费,群众依然对教育收费有意见。经过认真调查分析,涉县文教体育局发现,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但学校与家长在部分收费问题上仍难以达成共识,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想的是“把能收的钱都收上来”,而家长想的是“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双方没有坐在一条板凳上,心根本想不到一起。他们认为,这才是收费降不下来的根源所在。
为了从这个根源上解决问题,涉县教育系统结合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了变“把能收的钱都收上来”为“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的转变思想大讨论,要求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主动把“屁股”坐到家长这条板凳上来。整个教育系统的“收费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
“收费思想”发生变化之后,收费数量迅速大幅降下来,如校服不再订购了,这一项就少收几十元;课本都变成了黑白版,这一项又少了几十元;学习资料不再征订了,又少了几十元。据统计,取消和降低各种收费项目有几十种。教育部门主动为学生家长“精打细算”节约教育开支。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收费思想”变了,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在全县70多个系统参与的行风社会评议中,教育系统的排位迅速提升。在前不久进行的评议中,教育系统被群众评为全县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