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2006年中国教育的八个关键词
2006-12-31  中国新闻网  张建新 栗建昌

字体大小:

  关键词七:就业

  与扩招相关,就业难像阴云一样笼罩着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天津师范大学一位院长告诉记者,十年前,学校需要找关系托人情才能“抢”到一名硕士。三四年前,对博士生基本上是来者不拒。而今,经常有10多名博士生为一个就业岗位展开激烈竞争。

  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增幅达22%;2007年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

  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其中有结构性就业矛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工作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员。

  张武生说,高校招生规模的膨胀,带来的后果是,一方面造成人才暂时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把许多原本作为技术工人培养的学生纳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范围,而他们不愿也不能做一名工人。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范星说,企业销售产品,都会去调查客户需要什么。现在,学校的人也来我们企业,但来的都是搞就业的教师,搞教务的人不和我们交往。这位年轻的人力资源专家比喻说:“学校只生产蛋糕,企业除了蛋糕,还需要包子啊。

  关键词八:职业教育

  2006年,职业教育已经列入中南海的议事日程。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有关专家围绕职业教育进行座谈。这是总理向参加职业教育座谈会的人士传达的一个信息。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龙德毅更多的是从和谐社会角度来解读:“中央这么重视职业教育,体现着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为民的理念。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发展职业教育就是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让人人有技能,学会生存。”

  2006年,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十几个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部际联席会议。

  职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近年来,各地劳动力市场都传出高级技工短缺的信息:今年北京的企业“蓝领”缺口达100万多人,上海开出月薪6000元的高价仍难招到数控机床工。高技能“蓝领”的走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明显对比。

  “十一五”期间,中央计划投入14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包括实训基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等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项目建设。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支持了170个县级职教中心、220所示范性中等职校、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确定了100所职业院校自2007年起开展半工半读的试点工作。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上职中,再打工”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作者:张建新 栗建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 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 2018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 中国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媒体: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 “更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 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 中国教育的深水突围
· 中国教育改革:就近入学正取代择校 蛋糕分得更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