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胡锦涛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表的演讲(全文)
2007-02-08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比勒陀利亚2月7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7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表了题为《加强中非团结合作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加强中非团结合作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演讲

(2007年2月7日,比勒陀利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卡利·皮斯托留斯校长,

老师们,同学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去年春天,我曾在访问美国期间到著名的耶鲁大学发表演讲。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另一所著名的大学,同各位老师、同学和各界朋友进行交流。这所大学就是你们比勒陀利亚大学。首先,我谨代表13亿中国人民,向在座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兄弟的南非人民和非洲人民,致以良好的祝愿!再过几天,比勒陀利亚大学将迎来建校99周年。我谨向皮斯托留斯校长和比勒陀利亚大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南非有着“彩虹国度”的美称,在非洲乃至世界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1999年,我曾来贵国访问,这里美丽的风光和摆脱种族隔离制度枷锁后焕发的勃勃生机,南非人民建设国家的昂扬精神面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8年后再次来到贵国,我深深感受到,南非政府和人民在促进民族和解、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变革、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正如姆贝基总统所说,南非步入了“希望的时代”。南非人民取得的成就,不仅展示了南非发展的希望,也体现了非洲乃至人类进步事业的希望。

  在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长期斗争中,中国人民始终坚定地同南非人民站在一起,结下了深厚情谊。建交近10年来,特别是2004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南关系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进一步加强。实践证明,中南加强全方位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同南非政府和人民一道,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南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中非友好源远流长。中非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非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在发展振兴道路上真诚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积极配合,中非友谊历久弥坚,中非合作惠及双方。中国人民为拥有非洲人民的真诚友谊感到自豪!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是非洲人民平等互信、真诚相待的好朋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患难与共、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中非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非人民一定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近年来,非洲国家和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推动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为兄弟的非洲人民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衷心祝愿兄弟的非洲人民在建设国家和振兴民族的伟大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希望共享机遇、共应挑战、共同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非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继承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全面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是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这一发展大势,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努力把中非友好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中非关系史上值得铭记的重要年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中非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并共同规划了今后3年中非合作的蓝图。中国政府宣布了包括扩大对非援助规模、免除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向非洲开放市场、加强中非经济社会领域广泛合作等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中非加强合作,进一步唤起了国际社会对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关注和重视,提升了非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这进一步表明,中非共同发展对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关注非洲人民命运,支持非洲国家发展,首先要切实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采取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就是要提高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增进非洲人民福祉。我这次访问非洲八国,目的就是巩固中非传统友谊,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扩大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同非洲国家一道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愿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第一,真诚友好,密切政治上的沟通和协调,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中非都十分珍视中非传统友谊,积极促进和深化中非友好,这是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应该保持高层互访和交往的良好势头,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战略对话,凝聚共识。我们应该密切双方政府、议会、政党、社会团体的往来和交流,进一步夯实中非友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根据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努力,坚定支持非洲联盟等地区组织和非洲各国促进和平与稳定的努力,愿意为非洲自主解决内部分歧和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地区的维和行动。

  第二,深化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经济技术合作,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积极扩大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合作方式多样化,推动中非合作从以贸易为主向贸易、投资、技术、项目承包等多领域并重的方向发展,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关系民生的社会公益项目等领域合作。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扩大自非洲的进口,促进中非贸易平衡。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向非洲国家提供技术和管理培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缓解非洲国家的就业压力,提高非洲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中国政府将全面落实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帮助非洲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能力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使非洲人民切实受益。

  第三,加强沟通,促进中非两大文明加强交流,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共同进步。中非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都创造了伟大的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促进中非两大文明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我们应该加强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支持双方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加强合作,鼓励互办文化节、艺术展演、体育赛事等活动,特别是要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合作,巩固和加强中非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平等相待,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中非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立场和良好的合作传统,加强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符合中非共同利益。我们应该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在联合国和国际多边机构的磋商和协调。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增强集体安全意识,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营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加强在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禽流感、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磋商和合作。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国际社会更多关注非洲,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市场准入、增加援助、减免债务等承诺,切实支持和帮助非洲人民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将推动联合国改革朝着更加重视发展、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代表性不足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始终关注非洲的发展,中国人民始终关注非洲人民的命运。中国人民真诚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真诚愿意为非洲人民建设家园、改善生活的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强不凌弱、富不侮贫,主张协和万邦。早在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4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他们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诚的友谊,而不是刀剑枪炮和掠夺奴役。在近代以后的100多年中,中国人民曾经饱受列强的殖民侵略和压迫,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开展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就是要反对殖民侵略和民族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而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今天,中国人民早已实现了自己的百年夙愿,正在为创造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团结奋斗。正因为有着这样刻骨铭心的历史经历和奋斗过程,所以中国人民最坚决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压迫、奴役活动,最真诚地同情一切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最深切地理解这些民族的愿望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英勇斗争提供了政治上、物质上、道义上的坚定支持。中国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决不会把自己的意志以及不平等的做法强加于其他国家,更不会做任何有损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事。中国尊重非洲人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非洲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实施良好管理,支持非洲国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诚然,在中非合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同中非合作大局相比,这些问题只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和深化合作予以解决。中国对一些非洲朋友关心的贸易结构不尽合理、投资领域不够宽广等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并将继续与非洲朋友一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相信,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必将迎来更好更快发展的光明前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2150万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人民生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中国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人民愿同非洲人民一道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要共同推动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参与,促进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更好地落实平等、民主、公正的理念。我们要共同推动各国加强合作、扩大交流,敦促国际社会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支持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共同推动各国加强对话、取长补短,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增强世界发展活力。我们要共同推动各国加强对话、开展协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安全问题,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座的大多数是青年人。我在中国曾从事青年工作,喜欢同青年人交流,愿意向青年人学习。来到你们中间,感受到你们身上洋溢的青春朝气,我不禁想起了我在青年时代度过的难忘岁月。我羡慕你们的年轻,更祝愿你们有美好的未来。南非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非洲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全体非洲青年身上。

  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事业的有生力量,也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中非青年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对于中非世代友好意义重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非青年交流,愿为此作出更大努力。迄今为止,已有20000多人次的非洲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学习,为增进中非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到非洲学习深造,开展志愿服务。比勒陀利亚大学就有260多名中国学生。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未来3年内把向非洲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中国政府鼓励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参与建设事业。

  借此机会,我愿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今后3年邀请包括大学生在内的500名非洲青年访华。我希望,在座的青年学生能够加入这一计划,到中国去看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加强中非传统友好,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战略选择和历史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共同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谢谢各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胡锦涛视察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科研工作
· 胡锦涛等同首都各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 胡锦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 胡锦涛与神九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 胡锦涛总书记“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
· 胡锦涛: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领域
·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市同基层干部群众共迎新春
· 各界热议胡锦涛讲话:继承先辈遗志 书写奋进篇章
·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