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中国法院共建2219个少年法庭 少审法官7018名
2009-06-02    新华网 杨维汉

字体大小:

  新华网北京6月1日电(记者杨维汉)记者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自1984年11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以来,截至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共建立了2219个少年法庭。全国31个省、区、市高院都建立了少年法庭指导小组。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全国法院形成了一支以尚秀云、李其宏为优秀代表的专业少年审判法官队伍,拥有少审法官7018名。

  据了解,少年法庭有两种建制:一是设在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的固定合议庭;二是与其他审判业务庭同等建制的专门审判庭。少年法庭主要受理两种案件:一种为仅受理未成年人为被告人的刑事案件;另一种则不仅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还受理部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民事案件,比如父母离婚后因未成年子女抚养关系、抚养费、探视权发生的纠纷,未成年人为直接被侵权人或者未成年人为侵权人的民事案件等。

  有关法律专家指出,“少年法庭采取不同于普通案件的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取得了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良好效果。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积极推动下,少年法庭工作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法庭25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84年至1988年,少年法庭创设、探索阶段。继上海首创少年法庭之后,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也建立了若干少年法庭,并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1988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在上海第一次专门召开“全国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经验交流会议”。会后,少年法庭从少数省市迅速扩展到全国范围。

  --1989年至1993年,推广、普及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于1990年9月召开第二次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会议,对少年法庭工作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于1991年下发《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办案程序。最高人民法院还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单位分别联合下发文件,带动了有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994年至2003年,巩固、规范阶段。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指导小组, 1995年,第三次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会议召开,对少年法庭机构设置、工作范围等问题进一步加以规范。1998年召开第四次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会议,对少年法庭依据修订后刑诉法开展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加强了全国少年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2004年至今,深化改革、健全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多项推进少年审判制度发展完善的措施。特别是于 2006年召开全国法院第五次少年法庭工作会议,启动了少年审判制度改革工作。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了15个省、区、市的17个中级法院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中院设立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了地方三级法院少年审判组织机构的巩固发展以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特色审判制度的建立完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不能用精英教育思想办基础教育
· 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高等教育选拔人才
· 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 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 教育部长怀进鹏: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举行
· 江苏:推进基础教育“五个现代化”
· 河北:共建设四级基础教育学习云平台921个
· 2019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行
· 马嘉宾:将信息技术引入基教全过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