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安徽:女兵征集细则出炉 形象气质好报考加分
2009-10-28    新民网-安徽商报

字体大小:

  女兵征集细则出炉 形象气质好报考女兵加分

  11月1日至6日报名  身高体重有严格限制,录取采用打分制度

  昨日,记者从省军区征兵办了解到,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今年冬季我省采取面向社会普遍报名方式征集女兵,报名时间为11月1日至6日,报名地点为各市征兵办公室(详见各市公告)。咨询电话:0551-3430056、4361074。

  具体细则如下:

  1.征集对象

  2009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年龄为17至22岁,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放宽到2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放宽到24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为17至19岁。

  2.报名条件

  身高160cm以上,体重不超过或不低于标准体重(身高减去110)的15%。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左眼裸视不低于4.5、右眼裸视不低于4.7;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左眼裸视不低于4.5、右眼裸视不低于4.6。

  3.报名办法

  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毕业学校开具的毕业于该校的证明或《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持本人身份证、高考准考证或高校录取通知书、学生证、就读高校开具的正就读于该校的证明,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毕业学校开具的毕业于该校的证明,并携带近期正面免冠1寸照片4张,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报名。

  4.征集程序与考查评定

  女兵征集,按照报名、初审初检、体格检查、考查评定、政治审查、审定新兵、公示预定新兵名单、办理入伍手续的程序进行。对体检合格的女青年,省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考查评定。

  1、是身体素质评定。基础分70分,在此基础上加减分。身高合格值160厘米,每增加1厘米加1分,最多加15分;视力合格值大学生为左眼裸视4.5、右眼裸视4.6,高中毕业生为左眼裸视4.5、右眼裸视4.7,每眼每增加0.1加1分,最多加15分;体重标准值为身高减去110,每增加或减少1公斤减去1分,最多减15分。

  2、是学历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50分,高职(专科)生70分,普通高校本科生85分,211工程重点高校本科生100分。大学在校学生在原分值上减15分。

  3、是面试考查。对体检合格女青年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才艺专长等进行考查评定,考查组成员在70至100分之间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分数,现场公布。面试考查时间每人不超过5分钟。

  4、是综合评定。将体检合格女青年的身体素质评定、学历评定、面试考查三项分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根据政治面貌和年龄给予加分,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部门出具证明)加15分,年龄22岁的加10分,21岁的加20分,17至20岁的加30分。最后得分为综合评定分数。按综合评定分数由高到低排序。5.优先征集

  烈士的子女、同胞姐妹和部队干部子女,本人自愿并符合条件的,优先征集。(王素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江苏:女兵热直逼公考 报名者逾九成是大学生
· 今冬征兵将有重大调整 面向社会报名征集女兵
· 《女兵征集工作试行办法》颁布(全文)
· 非京籍本科应届毕业生在京入伍 退役后可获户口
· 毕业生入伍享八项优惠 退伍由地方政府安置
· 毕业生入伍将获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 林蕙青: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役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 优先征集大学生入伍
· 大学毕业生入伍可享国家八大优惠政策
· 教育部等部署2012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