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云南345万学生受旱灾影响 各界齐心抗旱保教
2010-04-08    新华网-云南日报

字体大小:

  改善学校供水设施解远忧

  文山州和红河州都是我省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每年长达半年的旱季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缺水。家家户户修建小水窖早已成为当地群众雨季储水旱季用的最佳选择。事实证明,在这次特大旱灾中,部分建有水窖的学校,尽管水窖所储之水已无源头,但在外援水的支持下,水窖在维持学校运转中具有“定心丸”作用。在寻甸、石林、泸西等县的部分寄宿制学校,由于仅靠单一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每年旱季缺水季节,靠肩挑、手提、自带等应急方式解决师生饮用水问题并不鲜见。

  今年的特大旱灾,使无储水设施的学校压力加大,靠每天外出高成本运水,发放小水桶、化整为零让学生自己储水,或动员自带饮用水到校等临时性方法,让师生们在抗旱中饱尝艰辛。相反,丘北、蒙自等部分寄宿制学校,未雨绸缪建有部分水窖,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基本就能维持学校的生活用水运转。

  供水设施的简陋,使旱灾期间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受威胁,并且大大加剧了供水成本。据红河州介绍,该州大部分学校缺乏系统的供水设施,从校外水源点运入的饮用水成本居高不下。经测算,到5月底,全州仅解决师生临时饮水困难就需资金5000万元。由于很多学校蓄水设施不够健全、水源安全防护设施简陋,还容易形成饮水安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是弥补贫困地区寄宿生生活补助指标不足、经费过低的有效途径。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因无水浇灌,基地中原有的蔬菜已干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丘北县新店乡中心校因过去就修建了“双水窖”,在此次特大旱灾中,除了1口100立方米的水窖用于储蓄洁净生活用水外,另一口30立方米的水窖则将学生洗漱等生活废弃水循环利用,成为学校种植养殖基地的供水来源。加之,该校作为全县的勤工俭学示范校,在上级部门补助5万元的支持下,建起了防旱防涝的大棚蔬菜基地。开学以来,新种植的各类蔬菜品种繁多,生机盎然,还饲养了几十头生猪。

  大旱当前,需要解“近渴”,也需要尽快构建解“远忧”的长效机制。这是许多学校校长的共同心声。(记者 罗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西南旱灾:旱娃儿
· 穆兴民研究员:西南旱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 中国气象局:受制科技发展 未能预测西南旱灾
· 大旱无情人有情:广西百万学生旱灾中坚守课堂
· 西南旱灾区在外大学生心系家乡 感心理压力大
· 两部门动员团员及少先队员每人向旱区捐一瓶水
· 广西旱区学校:送水车来了 近千学生排队洗漱
· 秦光荣:抓好抗旱保教 让师生喝上安全放心水  
· 云南百万师生饮水难 教育部门“抗旱保教”
· 云南楚雄:教育系统全力抗旱保教让师生有水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