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吹响工程教育改革号角 让未来工程师卓越起来
2010-07-09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真刀真枪”培养

  —— 让未来的工程师卓越起来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工程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18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前不久,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正式启动实施这项计划并部署相关工作。

  今天本版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度报道、教育部副部长陈希的文章以及专家访谈,研究探讨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计划预期实施10年,到2020年,使我国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满足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使我国跻身工程教育强国之列。

  ◆ 高等工程教育要健全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外部人才需求变化。

  2010年1月,一个特殊的,致力于培养高速铁路优秀人才的培训班在北京启动,这就是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北京铁路局启动的“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该培训班学生在北京铁路局高速铁路相关建设和运营岗位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并结合实习岗位工程实践项目完成毕业设计,不久之后,该培训班的大多数学员将被直接派往沙特高速铁路建设的相关岗位。

 

  相关报道教育部副部长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相关报道左铁镛院士:“卓越计划”不仅是工程教育的事

 

  

 

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制作仿生机器人。苏强摄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蒋葛夫介绍,“高速铁路卓越工程师国际培训班”是西南交通大学瞄准中国在沙特等国家的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对高速铁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之后做出的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此举将助推中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师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旗帜,并推动中国工程教育与世界接轨。

  西南交通大学的做法只是我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全盘部署的一部分。2009年,《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由中国工程院发布,该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加大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任务非常紧迫,并建议在我国开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示范性教育改革并逐步推广。基于此,教育部决定推进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的工程教育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一项致力于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官宣!321所高校238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 最新!288所高校197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 两部门公布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
· 我国工程教育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 工程教育面临困境 过分学术化致产业"被缺席"
· 工程教育“学术化”倾向导致工程人才断代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及有效期延长申请审核结论的通知
· 中国大学工程教育陷尴尬 "英雄气短"怎对症下药
· “无条件通过”! 我国医学教育质量获国际认可
· 夏鲁惠:工业革命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