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教改纲要解读: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
2010-08-12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政府是先导 

  入学人数5年翻一番

  2004年58万人,2005年65万人,2006年70万人,2007年85万人,2008年104万人——浙江省城镇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能力逐年攀升。到2009年,在浙江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超过114万人,与2004年相比,将近翻了一番。而且,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0%来自外省。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助学”的重要原因。从200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到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居住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浙江几乎每年都有新政策文件出台。

  “进城务工人员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须臾离不开他们。安置他们的子女读书,是他们及子女应享受的权益,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经常在各种场合强调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浙江省教育厅都把资助民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列为每年要重点抓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去年还争取到600多亩土地指标,专项用于50所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新建、迁建和改扩建。

  各地出实招 

  “同城待遇”非空中楼阁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是浙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真正享受到本地孩子的“同城待遇”。

  到2009年年底,在浙江省杭州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在校中小学生,10人中有4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后者总量近8万人,其中,近6万名在公办学校与杭州户籍学生一起就读,近2万名在进城务工子女专门学校就读。

  去年9月,杭州市进一步推出了包括“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学费补助制度、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资助体系、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纳入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等在内的“八大新规”。

  蓝天学校、白云学校、阳光学校、望春学校曾经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名的4所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从2008年开始,海曙区逐步停办独立设置的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从2009年春季开始,海曙区符合相关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由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的目标。

  绍兴县则开展了民工子女学校“整编”工作,一批私人举办的营利性民工子女学校成为公办民营的非营利性学校,由财政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核拨经费。绍兴县教育局局长许义平说,他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率先实现“两个100%”,即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进公办中小学就读,农民工子女学校100%实行公办民营非营利性运作。

  据统计,2009年在浙江省就读的114.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有82.5万人在公办学校(包括公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占比达72%。他们在浙江,不仅实现了“有书读”的目标,“读好书”也已经不再是梦想。 本报记者 赵婀娜

  系列报道择校,何时不用苦恼 办好每所学校是良方

  系列报道咋破教育难题 规划纲要颁布后"减负"如何成真


  相关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推荐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效应渐现 教改直击体制障碍
· 九万里风鹏正举 写在教改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
·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教改纲要实施:变蓝图为施工图 智慧来自群众
· 刘延东:教改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词
· 《教改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 教改纲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 教改纲要:我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 教改纲要:我国将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