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调查称中国急需加强通识教育和研究型教师培养
2010-11-23    文汇报

字体大小:

  昨天,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和政策分析报告》。这是华东师范大学“985项目”支持,由华东师大教科院主持的全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项目的第一个重大研究成果。调查发现,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更多的是“教书匠”,缺少具有通识教育和研究型教师,而且在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等非传统教学方式也非常“小众”。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大型、符合国际规范和全面可靠的教师教育专业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很难对中国教师教育状况和完善教师教育政策提供有效、可靠的监测。而这一项目历经三年,涉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万名教师。

  中小学教师来源单一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虽然近年来学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来源非常单一,学位比例依然较低,而且学历背景也很单一。

  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中拥有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很高,总和超过了所有教师的9成,而小学阶段,教师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了小学教师总人数的8成。

  但是与较快提高的教师学历水平相比,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专业学位水平依旧普遍较低。即使在城市中,教师学位拥有率也只有31.9%,农村地区更是不足10%。在拥有学位的教师中,大部分毕业于师范类院校,而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民办高校和海外高校的教师则寥寥无几。

  而且从教师所获最高学历的专业背景来看,中文专业最多,占所有教师的31.9%,其次是小学教育专业,占11.1%,具有心理学、体育、计算机和艺术等学历背景的教师则少之又少。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大学的教师比例分别为小学1.1%,初中4.5%,高中7.8%,这说明政府试图构建的开放教师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尚未明显显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趋于平衡,男教师人数略低于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5.4%。但是性别的城乡差异比较大,统计发现,城市中女教师比例高达62.5%,而县城中为54.6%,在乡镇和农村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传统教学方式占主流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更擅长培养教书匠,而通识教育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急需加强。即便是教学方式,也是传统教学方式占主流。

  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参加培训时间和种类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是与日常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培训,而在“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则比较欠缺。

  调查也显示,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较自信,但是对于自己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力则很不自信。有61%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较好,有15.7%的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很好。但是在对学生和学校影响力的自我评价上,共有19%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缺乏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力”,另有多达40.7%的教师表示难以判断。

  如果将讲授、练习、测验等作为传统教学方式,而讨论、角色扮演、探究教学、模拟与游戏等作为非传统教学方式的话,并不是随着年龄的上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非传统方式比例就提高,而是恰恰相反,越是小学,非传统教学方式使用越多。

  在小学阶段,采用讨论等非传统方式教学的比例为12.6%,但是到了高中,非传统教学的比例只有7.5%。而且令人意外的是,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传统教学法。(首席记者 姜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通识教育要回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当通识教育遇到“双一流”和工科“专业化”
· 川大校长:通识教育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未来导向
· 电子科技大学:实现通识教育1.0向3.0飞跃
· 大学教育教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反思
· 专家:通识教育学生博而不精 成难以克服弊端
· 通识教育学生博而不精 成难以克服弊端
· 通识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
· 观点PK:大学课堂知识要精深还是要广博?
· 通识教育: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