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已经绘就;号角,激昂吹响。一年来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精心部署--
2010年7月,国务院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组长,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20个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立即开展工作。
2010年8月,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0年10月,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被分解为190项,由60个部门承担。
一年间,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出台100多个文件,初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教育优先发展,投入必须首当其冲。
“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基于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这个硬目标,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宣告着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收入的17.6%。
教育优先发展,责任重于泰山。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蓄之既久,发之必速。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工作。7月1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公布,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确保4%的目标按期实现。
5天后--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确保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进行系统部署。
一年间,教育优先发展化作各级党政领导的共识,加大教育投入成为各级政府的切实行动。
--广东在2011年逾8000亿元的全省财政预算中,将1072亿元的第一大项支出用于教育,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
推荐专题:特别报道:《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年: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周年:推进素质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年: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重庆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年初预算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优先满足教育,年终决算追加优先照顾教育,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切块20%用于教育,新增教育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
--湖南将市州、县市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年初预算比上年递增20%。
--新疆要求所有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都要按照实际缴纳3种税税额的2%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青海提出各州(地、市)、县(区、市)政府要从省对下转移支付增量中安排不少于20%的资金用于教育发展。
山东、浙江、甘肃、湖北、黑龙江等省纷纷确立教育投入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教育发展总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一个个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背后,是各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从提高生均经费到改善教师待遇,从修缮中小学校舍到建设高水平大学,从配置中职学校教学设施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一项项地方政府的切实投入,正在给教育事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项项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正在使受教育者切身感受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惠。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