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间,从汶川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到东西部地区学校结对发展,从加大投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到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依托教育规划纲要构建的科学工作机制,一项项对口支援的工程加速实施。
一年间,从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工程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到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在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框架内,一个个雪中送炭的项目应需而生。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一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使教育公平的追求变成现实。
2011年,全国有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约3000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免除了住宿费,对中西部约1228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全国28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免除了学杂费,一些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惠及2234万学生。
一年间,各地各学校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不断丰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区域内教师交流、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已成为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本之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逐步纳入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推荐专题:特别报道:《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年: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呈现新气象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周年:推进素质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纲要实施一年: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
>>>点击:更多教育资讯
推荐阅读: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推荐阅读:全国民办成人高校名单(截至2011年5月23日)
一项项措施,推动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速度;一个个数字,见证着教育公平的坚实足迹:
2011年,中央财政在上年80亿元基础上安排100亿元,扎实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安排专项资金83亿元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继续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安排29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学校;全国1167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比2010年增长12.7%,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略有上升,达79.2%……
在校安工程实施中,山西省级统筹投入170多亿元,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队督查;吉林建立了校安工程信息系统,全省中小学每一幢校舍的基本数据都在掌握之中。四川探索9+3人才培养模式,将藏区学生接到内地接受职业教育,为藏区学生成长成才开辟了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