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汉语能力测试
——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
12月24日,作为我国第一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母语语言评价系统,“汉语能力测试”(HNC)首次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天津的南开大学五地一校同时开考,2400余名大中学校学生、公务员等不同行业的考生参加了考试。
这项被一些网友称为“汉语四六级”的考试,能否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测试,这样的测试能否反映出参试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12月2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
相关内容>>我国试点汉语能力等级考试 或成部分行业门槛
>>中国人还需汉语能力测试吗?
>>汉语测试“教”我们如何教语文
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中国人还需要测试汉语能力?”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何要组织实施汉语能力测试?
张世平:据统计,本世纪初,全国能够用普通话进行正常交流的人群比例为53%,目前这一比例虽然有明显上升,但估计也仅有70%左右。教育部、国家语委今年5月发布的《2010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学生人群中存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其中一项对北京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此外,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活跃等语言文化现象。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非拼音表意文字。因此,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的汉语能力测试,是首个全面考查汉语水平的测试。通过测试,我们一方面希望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希望以此弘扬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推动全社会的汉语学习,提高汉语应用能力。我们开展汉语能力测试的宗旨是,“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